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川创新团队工作动态
2011年第19期
(总第33期)
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渠县黄花产业
渠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幅员面积2018平方公里,耕地97.01万亩,总人口148万,农业人口115万,农村劳动力56万,属亚热带东南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黄花的生长发育。渠县特产—黄花,品质独特,是“观为名花、食为佳肴、医为良药”的“绿色﹑天然”花卉食品;渠县黄花因“加工考究、无污染、色泽黄润鲜明、香气浓馥、肉质肥硕、条干粗长、嫩脆爽口、各味皆调”而驰名中外,素有“渠县黄花甲天下”之美誉。
目前,制约黄花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新优品种少、新品种示范推广较慢、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少、基地建设规模不大等。四川蔬菜创新团队成立以来,以达州市农科所黄花课题组为主,联合县农业局、科技局等单位,加强了黄花新品种选育和良种良法配套研究,力求为我省黄花产业持续发提供技术支撑。
一、加强新品种选育
渠县的主栽品种“渠县黄花”具有叶片深绿肥大、花蕾浅黄、幼蕾青绿、花蕾粗长、花瓣清亮肥厚、花药黄色、芬芳味浓、分蘖力中等、适应强、产量中等、采摘期30天左右、大面积亩产干花
根据以上问题,四川蔬菜创新团队成员参与选育出适合本地的早花新品种“金针早”,它具有株型紧凑、花蕾脆绿、花药金黄、抽箭率高、分蘖力强、丰产性较好等优越特性。区试和生产示范表明与“渠县黄花”比较,“金针早”提前上市15天左右,早花上市平均批发价可达3元左右,亩收入可达8000元。金针早”已应用200亩左右,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还选育高代材料8份,其中一个新组合较“金针早”早熟7天,正进入试验鉴定。
二、多途径解决良种繁育的瓶颈问题
黄花主要是通过无性繁殖,繁殖系数低是困扰黄花推广的一大难题。为解决黄花繁殖系数低,新品种推广慢这一难题,四川蔬菜创新团队开展了切片繁殖技术和黄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其中切片快繁技术已成熟,应用该技术后,繁殖速度比传统分蘖法提高了5倍,该技术已成为新选育品种“金针早”的主要繁殖技术。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上,已完成从黄花取叶片-消毒-无菌系-愈伤组织-分化-成苗-长根-练苗-移栽的全程技术,形成已比较成熟技术体系,已培育移栽成活的组培苗1000株,该技术的应用将彻底解决黄花繁殖系数低这一难题,大力促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高效生产技术研制和推广应用
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开展了黄花地化学除草技术及冬闲地利用技术研究,已形成成熟的栽培技术。
黄花由于是多年生植物,其杂草危害特别严重,人工除草费工费时,而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缺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黄花地化学除草剂筛选与应用试验,选用施田补、乙草胺、二甲四氯、百草枯、草甘磷进行除草试验。初步试验表明芽前施田补效果较好,已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结合生产上需要,经广泛调研和论证,四川蔬菜创新团队还开展了黄花地在秋冬季套种蔬菜增加产出的研究。筛选出的黄花套作莴笋和青菜生产模式具有易于推广、经济效益好的优点。该生产模式的主要内容为:莴笋8月上旬育苗,9月上旬定植,密度70×30㎝,11月中旬上市,亩收入1500元左右。青菜8月下旬育苗,9月下旬移栽定植,12月上市,亩收入500元。该生产模式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5000亩。
四、加强生产一线实用技术人员培养
渠县种植黄花历史悠久,农民传统种植意识强,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严重缺乏,文化程度偏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弱。为了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四川蔬菜创新团队与当地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社四级黄花科技服务体系,为黄花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配套技术服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黄花生产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会,完成了每村培养3-4名种植黄花能手的目标,确实把黄花技术落实到黄花生产各环节中去。
(四川蔬菜创新团队、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电 话: (028)84504190 邮 编: 610066
地 址: 成都市净居寺路20号(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内)
电子信箱: scnycxtd@163.com
网 址: www.scnycxtd.com / www.四川农业创新团队.com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