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发现一种新病毒-Goose Pegivirus
创建时间:2020-08-21     浏览次数:240

Pegivirus病毒的发现较复杂,最初从肝炎患者血液里鉴定出的人类Pegivirus病毒被称为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归在肝炎病毒(Hepacivirus)属。随后研究发现,Pegivirus在分子遗传进化上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Flavivirus)属、肝炎病毒属及瘟病毒(Pestivirus)属较远,其基因结构上无核心蛋白(Core)区域,在非编码区有独特的IRES结构(异于肝炎病毒属及瘟病毒属的IRES)。鉴于这些有别于其他属的特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在2012年的第九次报告中提议将Pegivirus单独列为新属,成为黄病毒科的Pegivirus属。目前,该属已经有11种哺乳动物Pegivirus被鉴定,其临床特征是造成宿主的持续性感染但尚未鉴定有致病性。但是,在HIV感染和HCV感染的患者中检测到人Pegivirus阳性,提示Pegivirus可能在共感染中发挥着作用。受限于Pegivirus暂无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尚未建立实验室的分离纯培养系统,因此该病毒的复制、传播、组织细胞嗜性等分子生物学特性均未知。

从西南地区送检的病鹅中分离获得一种新Pegivirus病毒,为了反映其宿主而命名为鹅Pegivirus。鹅Pegivirus在分子遗传进化上单独成簇,远离现有的11种Pegivirus,是一个新种(Goose Pegivirus species, GPgV)。这是Pegivirus属中的首位非哺乳动物病毒,将Pegivirus的进化从哺乳类推进到禽类,有助于理解该病毒起源。GPgV可在9-11日龄鹅胚及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上有效增殖,不可在鸭胚及鸭胚成纤维细胞、鹅脾细胞、鹅外周血淋巴细胞、BHK-21细胞、蝙蝠肺细胞(Tb1Lu)中增殖,首次实现了Pegivirus的体外纯培养。雏鹅人工感染GPgV可致增重减少且表现出高淋巴组织嗜性,但病毒的组织载量与个体增重减少无正相关性。GPgV和小鹅瘟病毒(GPV)共感染实验发现,在不影响病毒的组织载量的情况下促进共感染的临床表现。我们发现的GPgV致病力颠覆了对Pegivirus属成员不致病的传统认知。

18级博士生吴震与17级硕士生伍圆媛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与并列第一作者,陈舜教授为论文的通信作者。相关结果2020年8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期刊,题为 The first nonmammalian pegivirus demonstrates efficient in vitro replication and high lymphotropism。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759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