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今年上半年绵阳、广元、德阳等川北玉米大面积遭遇持续干旱少雨,较往年降雨明显偏少,影响春玉米授粉结实和夏玉米苗情。为进一步做好川北区玉米生产科技服务工作,6 月 3 日-11 日,省玉米创新团队绿色夏玉米选育岗位团队对川北区三台县、盐亭县和中江县等地玉米播种出苗及长势开展调研,并就后期玉米抗旱播种和苗期管理技术措施与当地农业部门研讨会商,提出相关技术指导意见。
一、 玉米生产基本情况
今年 1 至 4 月川北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天气,降雨偏少,对玉米种植带来一定影响。进入 5 月中旬,局部出现过较为明显降水过程,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解。但偏东北部分地区旱情仍持续发展。绵阳市部分区县旱情明显,以游仙区松垭镇为例,前半年累计降雨量仅为88.4毫米,较去年同期减少103.6毫米。截至目前绵阳市五个县受高温少雨干旱影响的玉米达28.54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12.34%。
二、 当前存在问题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川北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对当地春玉米授粉结实及夏玉米播种、苗期生长产生较大影响,且部分地区土壤水分不利于玉米出苗,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进行适期播种和苗期管理。
一是目前土壤墒情影响夏玉米播种出苗。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点 实时数据显示,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绵阳等多地0-60 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较低,部分区域处于或接 近中、重旱水平(40%-50%田间持水量),多个地块玉米出现缺苗、断行、植株长势不均匀。
二是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调查区域的玉米种植多数靠天雨养,农田缺少水源和灌溉排水工程,农业抵御水旱灾害能力弱。另外,玉米因无灌溉条件往往采用等雨播种的措施,造成不同地方玉米播种时期差异较大。
三是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虫害主要是以草地贪夜蛾为主,三台建设镇干坝王村有的田块受害率达40%以上,局部地区种子包衣药剂针对性不强,防控效果不明显,幼苗被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咬断造成缺苗;盐亭县金孔镇等地,大斑病发病明显,农户盲目用药比较普遍,需加强技术指导。
四是当地机械化程度相对偏低。川北主产区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旱坡地,山坡地受限于地形地貌、地块面积、黏重土壤、 种植模式等,大型耕种机械难以适用,小型适用配套农机装备缺乏,大多数区域仍以人工作业为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偏低。
三、 应对措施及技术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提升苗情,加强病虫害防控。目前川北地区夏播期间降雨量少、墒情不足,无灌溉条件地块夏玉米播后采取提、蓄、引、 灌以及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等多种措施组织抗旱保苗,有条件的选用滴灌、微喷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措施进行补灌缓解旱情;夏播干旱出苗后喷施叶面肥或抗旱剂,旱情结束后及时中耕追肥,促苗生长。同时,做好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粘虫、玉米螟、蚜虫及地下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关注大斑病、锈病的发生危害。
二是做好防灾减灾预警预案,确保稳产丰收。与气象、水务、 通信等部门统筹协调,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手段做好灾情监测工作。如果旱情持续,缺苗地块适时改种生育期短的特色玉米品种或夏播大豆。同时,做好后期旱涝应急预警,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公告,减少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
三是引进玉米高产新技术,提升机械化水平。鼓励种植大户积极开展密植高产、水肥精准调控等稳产丰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针对丘陵山区开展耕种收环节适用小型农机装备引进、改良和选型配套,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示范效果,推动玉米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
(省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何丹 供稿)
2023年6月15日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