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川创新团队工作动态
2014年第17期
(总第93期)
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 二0一四年八月十八日
四川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小浆果,其果实柔软多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外观美丽、香气浓郁,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被誉为“水果皇后”。
一、四川草莓生产现状
1.生产规模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四川草莓规模化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多年发展,现在在双流、攀枝花、西昌、阿坝、绵竹、汉源、峨眉等地都有种植。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了对草莓先进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力度,草莓品种的品质、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滴灌水肥一体化、黄板诱杀防虫、疏花疏果等综合配套技术应用普遍,脱毒苗使用、土壤消毒、生物防治、基质栽培、高架栽培、基质育苗等技术逐渐为种植者所认可和应用。其中以双流为代表的草莓采摘、种植基地,无论在基地建设、生产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双流冬草莓”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品种种植丰富化,商品营销多样化 四川草莓在品种更新上,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从国内品种到国外品种,从露地栽培品种到促成栽培品种的过程。草莓品种越来越丰富,有红颜、章姬、甜查理、枥乙女、童子一号、万德一号、天香、书香、红袖添香、宝交、鸡心、冬花、鬼怒甘、丰香、女丰等。栽培模式上,现在除少量采用传统露地栽培模式外,更广泛采用早春大棚以及日光温室等设施(促成)栽培模式,其中国外引进品种在市场上占了主导地位。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营销方式也呈现多样化,产地直供超市、产地直供消费者(采摘模式)、产地经包装加工直供消费者(礼品形式)等销售模式在成都双流、青白江、新都、大邑等地近年来逐渐兴起。
3.草莓深加工产业链处于起始阶段 草莓是浆果,不便运输,难藏贮,需冷冻干燥、储藏保鲜来收纳多余的草莓,或深加工成草莓汁、草莓酱、草莓罐头、草莓醋、草莓酒、草莓脯、草莓酸奶等产品,缓解鲜销压力,提升小果、异形果的价值。现在四川大多数草莓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受资金不足,加工技术、设备落后等因素制约,草莓鲜果加工能力整体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大部分加工企业仍处于产业的速冻、初级加工等起始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1.本地品种培育能力有待加强 四川种植的草莓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内外引进的,鲜有省内选育的品种。引进品种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丰香”易感白粉病,在严寒期植株易矮化,果实着色不良,果面不平;“红颜”不抗炭疽病、红蜘蛛等。四川的气候特点较为特殊,在省外、国外表现优秀的品种在四川种植并不一定适宜,但目前省内品种选育科研势力相对不强,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
2. 种苗质量还不能完全保证 种苗质量是影响草莓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川内草莓传统栽培的自繁自育模式仍占一定的比重,缺少专业化苗圃基地,种苗质量差,表现为种苗瘦弱、整齐度差且带病菌。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广使用具有良好适应性、抗病性及抗逆性较强的脱毒种苗,但受成本较高、农民繁育风险较大以及多数农户使用意识不强等影响,脱毒种苗全面推广仍有较大难度。因此,需要尽快建立草莓品种的提纯复壮、脱毒组培和三级繁苗体系。
3.草莓生产规避风险能力不强 四川草莓除了少数地区种植相对集中、设施配套服务相对完善外,在广大地区较为分散,以家庭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品牌销售做不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另外川内草莓交易方式仍以传统的现货交易为主,电子商务、远期合约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尚未得到推广和应用。
4.草莓产业进一步发展后劲不足 草莓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度大,成本高,四川日益面临农业用工老龄化问题,如果不尽快推动专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草莓生产难以再上一个新台阶。当前四川草莓产业主体市场意识薄弱,品牌化运作意识欠缺,川内相对有名的品牌只有“双流草莓”等,这必然导致产品的盈利空间有限。另外市场上针对草莓产业的规范标准执行力不强,许多区域不同栽培模式的生产标准、鲜果果品的质量分级标准和方法以及果品加工的技术规范等均未形成,产品包装及标识、鲜果运输等环节粗放、质量监管也未到位,所有这些都影响到草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四川草莓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未来四川草莓要实现稳定发展,走向国际市场,仍需要从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完善育苗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制定行业标准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可喜的是,四川早已制定草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且四川在土地流转方面也走在了国内的前列,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种植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实现草莓规模化经营。另外,双流建有面向国内外的物流中心,有完备的运输体系,可高效率的做到草莓产品的输出,这一切都为草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川省区域创新团队草莓新品种引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岗位
电 话: (028)84504190 邮 编: 610066
地 址: 成都市净居寺路20号(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内)
电子信箱: scnycxtd@163.com
网 址: www.scnycxtd.com / www.四川农业创新团队.com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