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到通江调研
创建时间:2009-11-05     浏览次数:93

 

 2009年10月21日-22日,农业厅经作处李涛、四川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到基地示范县通江县调研,专家团队重点了解和调查了通江银耳、黑木耳和香菇的产业现状和问题,现场考察了栽培、加工场地和设施,与基层生产和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通江银耳”作为百年老字号品牌,具有突出的品牌效应。当地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少,发展优质特色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但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还不够突出,集中体现在银耳段木栽培产量低,产品数量不够。主要原因是:生产中银耳菌种质量不稳定、新品种缺乏;银耳生产管理粗放,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缺乏,还未充分揭示银耳高产的奥秘;对银耳伴生菌香灰菌的认识基本还是一片空白,近年来香灰菌的分解能力明显降低,但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瓦灰霉等病害发生严重,急待研究提出防控措施,(2)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低,生产管理良莠不齐,通过提高栽培标准化程度,通过栽培技术的升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栽培效益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先后开发了压缩银耳、银耳通便降脂胶囊、银耳酒、银耳饮料等投入生产,但生产规模和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有待提高。(4)通江银耳的品牌效应还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优质不能优价。通江是我国银耳栽培的发祥地,通江银耳驰名中外,但受到袋料栽培银耳的冲击,所占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大量假冒通江银耳之名的产品充斥市场。加上销售渠道不畅通,价格被商贩左右,压价情况普遍,严重影响种植者的积极性。
通过调研,四川创新团队成员明确了生产技术的瓶颈问题,从通江银耳产业发展的各环节找到自己今后研究工作的切入点,将在进一步的工作中,结合产业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团队还与当地主管部门就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磋商,为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