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区域创新团队
花生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推广研究岗位
花生是四川省主要经济作物和食品加工业原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二位,2010~2015年全省年平均种植面积390万亩、单产142kg、总产55万吨。四川种植业整体上属资源约束型,作为非主要农作物的花生受制约程度更大,产业发展也滞后于全国。现就四川花生产业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就发展对策提出建议。
1 四川花生产业生产现状
1.1 产地生态条件差
受资源约束和粮经矛盾影响,四川花生主要分布在盆地丘陵区和盆周低山区,占全省花生面积94.4%,种植地势较高,主要在中丘、深丘和低山区域。播种期也较晚,麦行套作和小春茬口夏播占85%。土壤养分条件较差、大部分耕地在较低等级以下。有机质含量0.50%~1.43%、均在2.0%以下,碱解氮28.9~145.0㎎/㎏、低于90㎎/㎏的占87.0%,速效磷(P2O5 5.03~34.35㎎/㎏、低于22.9㎎/㎏的占82%,速效钾(K2O)41.00~178.34㎎/㎏、低于120.5㎎/㎏的占80%。四川花生产区虽然总体上高温多雨,但降水时段分布不均,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在花生荚果发育关键时期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伏旱频率为50%~85%,在花生收获晾晒期的8月 下旬到9月 份,秋涝频率为55%~80.0%;日照不足是四川花生产区的又一生态缺陷,在花生主要生育期的5~9月153天中,累计日照时数仅750~890小时、远低于丰欠临界值(970小时)。
1.2 产品商业品质良好
四川花生主栽品种均为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果形美观、耐贮性好的早熟中粒种。荚果“鹰嘴瘦身”、大小适中,百果重140~180g、百仁重60~78g,出米率高、一般78%~80%,籽仁脂肪含量偏低、一般50.0%~53.0%,蛋白质含量中等、一般25.6%~26.5%,油亚比(O/L)1.23-2.50、一般在1.8以上。
1.3 产品主要直接食用
四川花生不榨油,除留种(约占12%)以外的可消费部分,主要作成各种加工制品和家庭制品直接食用,有少部分作为种子、加工原料进入省际贸易。四川花生正规加工企业的原料年消耗量(以生果计)约6万吨、占可消费量的12.4%;以“天府花生”、“咸干花生”为代表的花生果制品,消耗原料约45万吨、占可消费量的9.3%,以“老八号”、“香酥花生”、“麻辣花生”为代表的花生仁制品,消耗原料约15万吨、占可消费量的3.1%,其余大部分为炒货花生、焙烤花生、油酥花生等作坊加工品,和家庭、餐厅自作加工品。
2 四川花生产业发展趋势
2.1 夏播花生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四川人均耕地少、粮食安全压力大,劳动力转移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粮食播种面积少,耕作繁杂的麦套花生,将进一步为净作、耕作简便的夏播花生取代。预计以油菜、小麦茬口为主的夏播花生面积,将由目前的40%扩大到60%。
2.2 花生食品加工业将进一步发展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天府”系列花生品种,商业类型齐全,果用型、粒用型、油用型、黑色品种都有,主栽品种果形(或粒型)好、油亚比值(O/L)较高、制品耐贮藏性好,均适于荚果或籽仁加工。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动下,四川花生食品加工业将在短期内进一步发展,生果原料消耗将由目前的6万吨增加到20万吨左右、即约占可消费量的38%~40%,加工企业以将由成都市、德阳市向南充市、遂宁市、广元市等花生优势产区转移。
3 对四川花生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进一步调整花生种植布局
四川花生的80%以上分布在盆地丘陵区,该区域人口密集、距中心城镇近、耕地负荷重,其中的浅丘、中丘地带土壤宜耕性也相对较差,发展花生产业制约因素较多。深丘和盆周低山区域,成土母质多为砂岩,耕地以砂性土为主,宜耕性很好、潜在肥力很低,粮食产量低、花生产量则较高,且该区域人口稀疏、耕地负荷较小,具有发展规模化种植、轻简化栽培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四川花生种植应向深丘~低山区沙性土区域调整,并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加工企业签订生产协议,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采用“企业+农户”,形式,形成订单生产,以减少因年际间价格波动加大,影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保护种植者的利益。
3.2 进一步开发适销加工制品
四川花生食品加工业规模小、加工量少,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应进一步通过市场调研、业主引进、技术引进、产品研制,在方便食品,花生菜肴、花生饮品等品类上开发适销制品,扩大加工业转化规模,提升产业质量,提高产业效益;在优势产区的中心集镇,发展一批投资较少、具有乡土特色、适于大众消费的作坊制品。
3.3 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推广以良种为中心的集成配套技术,加强病虫防控,增加物资投入,提高单产、提高效益。
3.4开展机械化作业及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随着花生小型化机械技术的成熟,开展花生机械化作业,能大大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花生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花生产业发展。先进适用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产出率的重要支撑,是规模化生产的先决条件、是种植业发展的方向。四川花生的耕作栽培,应从耕作模式、栽培技术上研究轻简作业、畜力作业、机械作业,组装成配套技术,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