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中,产茶县(市、区)有1000余个,而在这1000余个县(市、区)中,又有100多个县的农业主导产业是茶业。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明确了2010年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目标,而对于茶产业来说,如何理解并在现实工作中应运好中央一号文件,对于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000余字的中央一号文件,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温暖之情,经过记者的梳理、分析,以下几方面对茶产业的发展尤为关键。 继续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无论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均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各产茶区政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例如,近年茶业发展较快的贵州、福建、湖南、河南等省份都明确出台了新增茶园面积的奖励政策。贵州省委、省政府将贵州茶产业培育成为富民兴黔的支柱产业,2007年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每年省级财政明确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到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要求达到340万亩,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茶园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力争打造成为在规模、品质和品牌上引领全国的茶产业大省。陕西省西乡县政府从2007年以来也逐步加大了对茶业的投资力度,财政每年固定支出用于茶业补助的资金达到了500万元,主要用于奖励茶园建设、茶叶加工设备的更新、茶叶专卖店的开办、科研创新等方面。据陕西省西乡县茶叶局副局长冯礼富介绍,也许和其他产茶县比较,这笔费用并不高,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西乡县,从2007年以来财政每年都拿出这笔费用已属不易,且每年都略有增长。 大力建设高标准茶园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稳步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茶园面积2500万亩,茶叶总产量124万吨,全国干毛茶总产值381亿元,同比增长8%。目前,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的50%,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31%,2005年超过印度,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但是,我国茶叶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单产水平比较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茶叶品牌建设有待完善等。为此,建设高标准茶园,提高茶园单产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2009年11月,农业部启动了全国标准茶园创建活动,计划于2009、2010两年内在我国118个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重点县市,以千亩集中连片的形式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单产和效益,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介绍,标准茶园创建是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创新组织方式的重要平台。并提出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的具体要求:布局核心地区、交通比较方便;种植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树势健壮,树冠结构合理,覆盖度在80%以上;产量基本稳定,名优茶单产达每亩干毛茶20公斤以上,或大宗茶每亩干毛茶150公斤以上;具有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条件;茶叶产品全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实行品牌销售。 事实上,近几年以来,各地农业部门一直在积极发展高标准茶园,四川省名山县建成了万亩观光生态茶园,浙江省武义县建立了万亩有机茶园示范基地,这些茶园无论是茶叶质量水平、单产和效益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相信在农业部高标准茶园创建活动的带动下,中国茶行业一定能够涌现出一批高标准茶园。 提高茶业科技创新能力 去年以来,“茶业科技创新”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论坛也举办了多场,专家学者纷纷呼吁,随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茶业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茶香皂、茶沐浴露、抹茶香肠、茶腌菜……这些中国人几乎听都没听说过的东西,却早已是日本人耳熟能详的茶产品,日本茶叶年产量仅9万吨左右,但茶产品人均年消费量却约为1500克,是中国的近4倍。茶在中国还只是个低产值的饮品,面对世界茶叶科技创新,一直传统粗放经营的中国茶产业该何去何从? 我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大国。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中国茶园总面积已达160万公顷,稳居世界第一,而平均单产量却只相当于世界的63%和印度的47%。每年春茶热热闹闹上市,而冬茶市场却往往冷冷清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在茶叶资源利用和综合深加工开发上相对落后,不仅严重制约茶叶市场的深层发展,更阻碍了茶叶品种、品牌、品质的做大做强,阻碍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全球茶产业正朝着产品的多样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新世纪人们对茶叶的消费是方便、健康、多样化和经济,尤其应将方便和健康放在首要考虑。在未来的10至15年内,传统的茶叶在国内市场上仍占主要地位,但新颖、方便的饮茶方式以及果味茶、药茶、保健茶等多种产品将日益受到人们青睐。 对此,中国茶业界已经明确意识到,只有科技创新才可提升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多以初级原料性产品为主的低附加值形象,推动中国茶产业跨越式发展,更可以实现我国茶农经济收入的高增长。 健全茶业市场体系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支持下,茶叶市场发展较快,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大中型茶叶批发市场50家。这些茶叶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市场诚信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经营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茶叶市场交易方式落后;市场重复建设情况依然严重。 完整的茶叶市场体系建设应该有三块内容:茶叶产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商户档案管理体系;价格监测体系。目前,几乎全国所有的茶叶市场都难以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交易,逐步拓展交易品种,鼓励生产经营者用期货交易规避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茶业市场主要是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以及拍卖交易在我国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经纪人队伍、金融担保体系以及缺少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下,发展尚有一定的难度,但茶叶的期货交易和拍卖交易已经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要交易手段,中国应该积极加快期货交易和拍卖市场的建立,这也是中国茶叶市场的必然发展方向。 |
|
信息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作者:安明霞 |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