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泸县植保病虫害防治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创建时间:2017-04-14     浏览次数:99

     47日,全省水稻带药移栽暨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泸县召开,现场参观了泸县水稻带药移栽和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有关技术的展示。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副站长沈丽高度赞扬:现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非常有说服力,也很有针对性。

泸县是传统的丘陵农业大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50万亩。水稻是泸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病虫害防控是保障有效供给、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用工最多、强度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环节之一。随着大批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突显,谁来防病治虫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大难题。县植保站站长郭利平介绍。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理念指引下,泸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围绕主要作物、重大病虫,转变植保服务方式,努力创新和实践,利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210万元购买2015年、2016年中稻穗期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面积3.96万亩;2016年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76.65万元购买秧田带药移栽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秧田面积5.4万亩覆盖本田59.35万亩,取得了减量控害、节本增效,农民满意、政府满意、服务主体满意的良好效果。

项目撬动 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发展

2016年,泸县整合了省级财政2015年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资金3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共137.7万元,实施了29.92万亩稻田专业化统防统治施送嫁药;整合了省级财政2016年政府购买植保服务专项资金100万元、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资金820万元,项目区病虫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80%,推广了抗病良种统供”“稻鸭共育”“灯诱”“性诱”“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6万亩。项目的整合,推动了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融合发展。

泸县动员有专业基础的社会能人社会资本领办植保专业合作社,参与植保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专合社、种植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药经销商,把病虫害防治服务拓展到自己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中,既提高其综合盈利能力,也利于培育与全县植保社会化服务需求相匹配的服务组织和服务能力。

全县整合项目资金119万元,购买植保无人机9台、推车式动力喷雾机31台、四冲程背负式动力喷雾机201台、电动喷雾器746台、静电喷雾器135台、电脑及办公家具1套,支持专合社发展植保社会化服务。

2016年,全县有符合省上六有标准的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7个,植保无人机9台,高效喷雾器368台,植保无人机飞防手17名,喷雾器机防手787名,日作业能力11060亩。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皆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

园区带动 打造出绿色防控技术孵化园和绿色农产品展示园

45日,泸县兆雅镇石龙村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田里,村民们正在田里进行秧苗带药移栽,拉开了2017年泸县水稻栽秧帷幕。

水稻带药移栽是控制稻瘟病、螟虫、稻水象甲蔓延危害最经济有效的一项措施,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减量控害最经济有效的一项措施。郭利平介绍,秧田喷药作业,劳动强度相对低,能够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

泸县继去年实施带药移栽取得成功后,今年再次由政府购买植保服务实施带药移栽,今年水稻秧苗带药移栽可达18775亩,覆盖稻田面积29.48万亩。

结合现代植保示范县建设,泸县总结提炼出以控制稻田螺害为新特点的抗病品种+带药移栽+稻鸭共育+性诱全程绿色防控解决方案。

2015年、2016年在泸县雅龙水稻专合社、益良种养专合社、绿之源种养殖专合社实施。并以三个专合社3000亩水稻绿色防控,作为全县IPM绿色防控示范园核心示范区,打造绿色防控孵化园和绿色农产品展示园。

IPM绿色防控示范园核心示范区,为全县386个种粮大户、基层农技员提供了观摩学习绿色防控技术的现场,辐射带动了全县30万亩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因养鸭控螺控草效果显著,在全县重新掀起了一场稻鸭共育绿色革命,2016年全县中稻+再生稻的稻鸭共育面积40万亩。

 IPM绿色防控示范园核心示范区生产的大米和稻田鸭催生了以绿色和生态为标志的世兰香米绿色农产品品牌。目前,世兰香米已经在泸县及泸州等地城乡消费者中得到了赞誉,稻田鸭也是市场价格看涨,市场前景看好。

效益促动 新型经营主体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井喷

201689日,省、市农业专家对泸县承担的农业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进行了中稻测产验收。雅龙水稻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薛世兰的稻田以亩产810.5公斤摘得冠军,比项目区中稻平均亩产668.9公斤高出141.6公斤。

绿色防控既减量控害,又能生产出环保安全价值高的优质大米和稻田鸭。薛世兰介绍,她的世兰香米一上市就供不应求,鸭子在田边上就被抢购一空。

一季水稻减少施用化学农药3次,减少使用量每亩362克,且控制病、虫、草、螺效果显著,稻鸭共育每亩增收360-700元。泸县粟喻粮油专合社董事长刘世超高兴地算起了增收账。2016年,他发展稻鳅养殖500亩,在水稻田里放养台湾泥鳅。稻谷亩产630公斤,产值1700元,泥鳅平均亩产360公斤,产值7800元;每亩总产值达到9500元,亩纯收益6000元以上,500亩增收300余万元。

如此好的收益,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纷纷要求采用全程绿色防控解决水稻病、虫、草、螺控制问题,十分乐意接受以专业化统防统治形式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植保技术人员也倍受尊重和欢迎。

                                                                       泸县农林局 李江树 余翔 曾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