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四川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建议
创建时间:2023-11-03     浏览次数:11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川创新团队工作动态

2023年第27期

(总第318期)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农经所 2023年10月24日



四川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建议


甘蔗是一种多年生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的C4作物。是人类迄今为止栽培生物产量最高的大田作物,经济价值高并且用途广泛。在四川,甘蔗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红糖、冰糖、蜜饯、白糖等加工产品一度享誉全国。近年,由于种植效益高且稳定,四川甘蔗种植规模与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户收益明显提高。

一、四川蔗区常见甘蔗病虫害

(一)常见虫害

1.甘蔗螟虫。甘蔗螟虫俗称钻心虫.是一类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有世代重叠现象。在四川蔗区以二点螟、大螟混合为害为主,于甘蔗苗期侵害生长点,导致枯心苗。在生长中后期受螟虫钻蛀危害的蔗茎,糖分平均下降1.0%~2.5%,延迟成熟1~2个月,平均减产15%左右。每年四川的5-8月是螟害发生的高峰期,其中以第1代幼虫为害最重,田间损失最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甘蔗螟虫的传播速度变快,螟害在四川蔗区呈加重态势。

2.甘蔗棉蚜。绵蚜是甘蔗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蚜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群集吸食汁液,影响蔗叶正常生长,并在叶片上分泌蜜露,导致煤烟病发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被害植株产量损失一般在10~20%,糖分降低2个百分点以上。

(二)常见病害

1.凤梨病。甘蔗凤梨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各个蔗区均有分布。以菌丝体或大型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在土中可存活4年,待条件适宜时从蔗茎两端切口处侵入,受害蔗种初期两段切口呈红色,并伴有凤梨香气,然后逐渐变黑并产生很多黑色的煤粉状物和刺毛状物。冬植蔗、早春植蔗下种,以及秋植蔗采种和早春收砍的宿根蔗田,若遇阴雨低温天气持续发生、土壤排水不良,可能导致甘蔗凤梨病严重发生,造成蔗芽萌发受阻,新植蔗田缺株断行、宿根蔗苗败蔸等。

2.黑穗病。甘蔗黑穗病在世界上各蔗区最为古老,分布最广,最为常见。受害蔗茎纤细,无效分蘖大量增加,蔗株矮小,病株自蔗茎顶端抽出一条粗为0.5~1.0cm、长为0.5~1.5cm的黑色长鞭状物。里面为甘蔗鞭黑穗菌冬孢子,成熟冬孢子以气流、灌溉水和雨水、昆虫等途径继续传播,造成更大面积黑穗病感染,带病蔗种是远距离传播和蔗区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

3.梢腐病。梢腐病主要为害甘蔗梢部的幼嫩部位,发病早期阶段幼嫩叶片由基部开始出现黄化褪绿,继而变窄,并逐步呈现淡红色或红褐色条纹,感病叶片扭曲变形,形成褶皱状,叶片缩短,叶缘和叶尖组织变暗褐色或黑色;蔗茎歪曲,外部及内部常呈现皱缩的梯状病变,发病严重的蔗茎顶端组织最终腐烂坏死。近年来,受氮肥的偏施重施、感病品种的种植以及病原菌积累等因素的影响,省内甘蔗梢腐病的发生日益严重,部分蔗区感病品种的病株率高达80%以上,且呈现全年和全生育期发病的现象,容易给甘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二、四川蔗区病虫害发生原因

(一)病虫害防治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蔗农、种植大户、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比较薄弱,对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增大,工作效率低下。由于未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对科学防治措施了解甚少,没有预防观念,导致在病虫害大量发生后才开展防治工作,往往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二)引进、调运新品种不规范

一些人员缺乏对甘蔗病虫害的基本认识,在引、调甘蔗新品种过程中,片面追求新品种的高产高糖或其他特殊性能,忽视掉新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导致一些甘蔗新品种在引进、推广过程中严重感病,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甚至有些在没有严格执行相关检疫程序的情况下,就开始推广种植,导致一些在原蔗区轻微发病的品种在引入后造成严重危害,给引进地蔗区生态带来严重影响。

(三)病害虫越冬宿主偏多

甘蔗生长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病虫害发生与温、湿度等条件紧密相关。四川良好的光热资源条件为病虫害繁衍蔓延提供便利。加上甘蔗收获期较长,蔗园中多有蔗茎、老/新蔗叶、蔗梢等残留物,形成新植蔗苗、宿根蔗苗、成熟甘蔗及甘蔗残留物等共存于蔗田的局面,为病虫害提供了广泛的越冬宿主和潜伏场所。

三、四川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控的技术建议

(一)增强病虫害防控意识

甘蔗种植管理、科研等部门首先需加强对四川甘蔗经常发生或为害严重的病虫害相关调查研究工作。正式开展防治以前,对四川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模、危害程度及科学防控技术进行总结,并整理成病虫害防治手册、视频等,义务发放给各蔗区内大小甘蔗种植户,引导其自行学习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增强防治意识,依照所学知识迅速、科学、有针对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定期组织专业病虫害防治人员赶赴种植一线,通过开展现场指导、技术培训、政策讲解等活动,加强与甘蔗种植户的沟通合作,不断提升其病虫害预防意识,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

(二)严格执行病虫害检疫制度

对于从其他蔗区引进、调运的甘蔗新品种,需执行严格的检疫程序,从源头上杜绝病虫害,防止在进一步推广过程中传播蔓延。此外,经检疫的新品种甘蔗或种苗于种植前,也应进行适当消毒处理后再进行种植。各蔗区还需不断提高应对检疫风险的能力,全面普及主要检疫性病虫害及检疫技术,使人们主动学习检疫知识法规,增强检疫意识,自觉参与到检疫活动中。

(三)坚持预防为主,开展综合防治

在甘蔗病虫害防治中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措施进行防治。农业防治中优先推广甘蔗抗病抗虫新品种及脱毒健康种苗,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使用水肥。化学农药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选择性多等优势。但单一农药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病虫产生耐药性,降低防治效果,滥用化学农药甚至会导致种植区域土壤及环境污染,甘蔗严重减产。生物防治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通过利用天敌、生物制剂、拮抗菌等达到消灭抑制种植区病虫害的目的。考虑到四川部分蔗区地处丘陵,土壤坡度较大,难以施展大型机械操作,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甘蔗岗位推广生物防治技术,采用赤眼蜂等方法对蔗区害虫进行防治,极大减轻蔗农负担,防治效果明显,实现绿色、节本、增效。各蔗区应深化与科研单位交流合作,进一步整合植保资源,加强适合当地的植保机械科研与运用,同时提升植保人员的操作水平。

(四)开展监测预警,及时清除病株或虫害中心团

及时组织包括技术部门、企业种植管理人员、蔗农等组成甘蔗病虫害监测预警队伍。不定期开展田间巡查,一旦发现病情虫情,及时组织防控。做到提早发现,及时防控。每年5至8月,在春季有翅成蚜迁入末期和初生蚜群刚刚建立(呈点状发生)时,加强田间调查频次,施药挑治中心虫株,及时扑灭小范围的蚜群危害中心团。同时采集各年监测数据,总结本蔗区病虫害为害情况及发生规律,科学地开展病虫害防控。

四川特色经作创新团队甘蔗育种与栽培研究岗位

王海宇 杨 建 杨 毅







电 话: (028)84504190 编: 610066

地 址: 成都市净居寺路20号(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内)

电子信箱: scnycxtd@163.com

址: www.scnycxtd.com / www.四川农业创新团队.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