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川创新团队工作动态
2021年第18期
(总第248期)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
四川省农科院信息农经所 二0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达州乌梅生产加工情况调研报告
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Sieb.et.zucc)近成熟果实经低温烘干后闷至黑色而成。性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腹痛,崩漏下血,现已被药典收录。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萜类、甾醇类、氨基酸、糖类以及挥发油等,除药用外,乌梅亦是一种优良的食用佳品。近年来,以乌梅为原料制成的果脯、饮料、青(乌)梅酒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达州市达川区地处四川盆东平行岭谷区、盆中丘陵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热量充足、阳光充沛,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十分利于乌梅生长发育。基于达川区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该地区所产乌梅基原纯正,是乌梅GAP标准制标品种。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道地药材采后加工及贮藏技术研究岗位团队开展了达川区乌梅生产加工情况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了乌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乌梅生产加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乌梅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历史
达川区百节镇是乌梅的原产区,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乌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赶乌梅节的习俗。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为“乌梅节”,亦称“舞梅节”。达川区具有两株树龄达600年的梅树,被当地人称为“乌梅帝”和“乌梅后”,至今仍具有结果能力。2010年12 月,达川区乌梅获得“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认证。2014 年被授予“中国乌梅之乡”,此后乌梅便成了达川区自主品牌一项新兴特色产业。2016年11月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018年3月百节镇蔡家坡村获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认证,2019年更名为“中国乌梅名县(区)”。
2. 发展规模
达川区现有青梅种植面积10万余亩,是区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和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主要分布在百节、景市、马家、陈家等26个乡镇,其中挂果面积1.5万亩,乌梅年鲜果产量5000余吨,纳入了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川药建设重点县。达川百节乌梅(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也是我区唯一规划建设为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园区,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培育园区,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发展优势。
3. 加工产业
现有四川宜华酒业有限公司、四川丹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州市冯山林食品有限公司、达川区七联乌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达川区小港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乌梅的种植和产品开发。注册有“茶园山、乌梅山、蜀魏、德司帝康、巴山妹子”等商标。已开发出茶园山乌(青)梅酒、乌梅露、乌梅干等产品,“乌梅酒发酵研发改造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茶园山乌(青)梅酒为达川十大名优土特产之一。
二、 乌梅生产加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1.达州乌梅低产
造成达州乌梅低产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栽培品种退化、栽培管理不到位以及种植密度不合理等。乌梅林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品质差异较大的梅林异花授粉导致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逐渐导致梅林结果少或不结果。梅林长期失管,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此外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以及种植密度不均造成病虫害加重均会使梅林减产。
2.新技术推广应用难度大
许多乌梅栽培与生产新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一些新品种或引种成功有发展潜力的新品种不能及时推广,造成品种结构调整滞后,果品产量和质量下降,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3.精深加工发展不足
精深加工企业能力有限,具有一定规模的乌梅加工企业生产品种少,且产能相对有限,部分新研发的乌梅产品尚未正式投入生产,加工能力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乌梅产品包装、加工、销售等产后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明显不足,品牌效益不明显,产品附加值低,乌梅产业的整体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三、 促进乌梅生产加工的措施
1.加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水平
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进行品种选育工作,防止优良品种的退化。要加强优良单株普查,尽快确定优良单株,建立母本园,进行栽培试验,确定自己的地方优良品种,同时争取良种认定。形成多个品种,分别用于乌梅药用及食用等多个方向。同时还要在在育苗、整地、挖坑、定植密度、幼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试验,制定和完善的栽培措施和技术标准。
2.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乌梅精深加工
乌梅作为一种药食两用资源,其市场前景十分广大。发展乌梅产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的路子,要靠龙头企业带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涉农项目资金,同时要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重点用于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同时与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不断开发乌梅产品,加大乌梅精深加工投入,提升乌梅产品的附加值,在加工方面要积极招大商、引巨资,建大基地、大工厂,为乌梅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要尽快推进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建立精深加工厂,解决乌梅后期产业链及农民后顾之忧。
四川省道地中药材创新团队采后加工岗位
电 话: (028)84504190 邮 编: 610066
地 址: 成都市净居寺路20号(四川省农科院信息所内)
电子信箱: scnycxtd@163.com
网 址: www.scnycxtd.com / www.四川农业创新团队.com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