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丹参种植生产建议
创建时间:2021-03-12     浏览次数:39

去年入冬以来,新冠疫情在农村地区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农村地区防控能力薄弱,疫情防控难度大,特别是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明显增多,人员流动增大,将会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为了应对此风险,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印发了《四川省2021年春节期间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学精准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严格落实冬春季特别是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

中江丹参,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采用道地栽培。生产上主要用种根做种源,通常在12月至翌年2月,选择根条较直、无破裂、无病虫,直径5mm~10mm的一年生根条进行扦插;在次年11月下旬丹参地上部分停滞生长、大部分叶片褪绿时选择无雨无雪天进行采收。针对中江疫情防控和丹参种植生产实际,提出以下生产管理应急技术措施及建议。

一、切实做好个人防护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丹参种植安排和个人防护工作,不安排人员聚集性种植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好一家一户分散进行丹参的种植,并且尽量保持个人安全距离,做到“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餐饮要分开,环境要消毒,下地别扎堆,逢人少唠嗑”。

二、丹参种根仓储管护

为防止丹参种根因高温高湿环境发霉腐烂,应做好丹参种根的仓储管护工作。经过挑选后的种根可以采取筐藏管理和沙藏管理。筐藏管理指把种根自然堆放在竹制或荆条编制的筐中,白天通风晾晒,早、晚间盖上苫布防寒保温。丹参种根管护也可以采取沙藏管理,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的地块,挖沙藏沟,宽2m、深0.5m,长度根据种根数量确定,沙子经水清洗,获取颗粒细小的河沙。按一层种根一层沙(厚5cm),依次将丹参种根码放到沟内,踩实,种根码放4层后,在其上覆盖25~30cm厚的沙子,顶层沙子经踩实后应略高于周围土层,并覆盖50cm厚的作物秸秆。

三、丹参种根扦插

选择土体厚度≥50cm、灌溉方便、疏松湿润、肥力中等、PH7.0~8.0的二夹泥作为苗床。每亩撒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kg~1500kg,翻耕入土,混合均匀,整细耙平,开好排水沟。开厢作垄,垄面宽50cm,垄高30cm,垄间沟宽30cm,要求垄直、面平。灌足粪水后覆膜,将膜拉伸铺平,紧贴垄面覆盖,膜边缘四周用细土压实封严。用钝撬呈“丁”字型开窝,每垄错窝双行,行间距25cm,窝深3cm~6cm。在扦插前,需要对种根进行消毒处理,选用70%甲基硫菌灵2000倍液浸种根5min。将消毒处理后的种根用刀片切成2.5cm的根节,顺向(种根上端向上)斜插于窝内,现断现插,每窝1节,覆土3~4cm压实,保持土壤湿润。

四、丹参大田栽培管理

扦插后的30d~50d内,要注意查苗补缺。根据丹参的生长习性以及需肥特性,在丹参生长过程中,要因土、因时、因苗及时追肥。在丹参封垄前要将杂草除干净。为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要在初花期及时摘除花苔,时间宜早不宜迟。丹参最忌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气,要技术进行沟灌或浇水,多余的积水要及时排除,避免受涝。

(道地药材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