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地处四川南部,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7万亩,辖19个镇,人口107万,其中农业人口97.5万,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近年来,按照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创新机制、整合资金,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重点,夯实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基础,走出了一条具有泸县特色的标准粮田建设路子。
一、科学定位,在提升规划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编制泸县中低产田土改造规划,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粮田。注重了“三个结合”:
一是与产业规划布局相结合。切实改变就规划编规划的传统做法,根据以生猪为主体、优质水果和水产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农业发展战略,结合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30公里优质龙眼示范带的产业布局,打破村组界限,对中低产田土实行统一规划设计、集中连片改造,形成土地平整、以机耕路为骨架、以田间道路为网络的标准粮田格局。
二是与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综合治理沟、渠、田、林、路,全面配套桥、涵、闸、泵、站,实现道路交通畅村达户、人饮安全清水灌田、田土规矩成形连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主导产业联成片,水电路气到家园,川南民居显特色,管理民主享和谐”的泸县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将中低产田土改造与基础设施、川南民居等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实行山、水、田、林、路、机、气、电、园、房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二、创新机制,在解决建设资金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投入重点,整合各方资源,逐步形成了以泸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多措并举、多元投入的机制。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政府涉农项目资金整合领导组,统一协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综合开发。按照“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的原则,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水毁工程、农村能源等政府涉农项目资金,改造中低产田土,集中打造万亩标粮田、万亩标准土、万亩优质果。2009年,整合政府性涉农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土3万亩,建成标准粮田2.2万亩。
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县财政出资成立泸县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和投资平台,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公司主要负责农业项目的投资开发、土地整理、荒山荒地、滩涂、中低产田土和标准粮田的统一开发和利用,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投入。2009年,该公司融资1280万元,集中整理土地1.16万亩,建成标准土5000亩,集中发展龙眼2500亩。
三是充分发动群众筹资投劳。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改变过去由政府统揽包办的作法,采取“一事一议”等筹资投劳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截至目前,全县群众累计筹资2700万元、投工投劳35万个。
三、强化监管,在确保建设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建前、建中、建后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抓好了“三个环节”:
一是严格建设程序。制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实施办法,规范中低产田土改造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项目法人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制度。严把工程项目立项、报批、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审计等各个环节,杜绝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二是健全监管网络。推行“监督部门+专业监理+业主+群众监督”的四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项目建设;专业监理公司承担项目工程质量监管;项目主管部门强化日常巡查、突击抽查、中期检查;群众监督员参与现场监督。同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定期视察,全力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合格率达100%。
三是抓好建后管护。改变“重建轻管、重用轻管”的现象,按照“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明晰产权,移交管护权,做到管护人员、管护责任、管护经费三落实,有效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管护模式,逐渐改变工程维护由行政安排甚至替代的局面。目前,工程运行良好,使用率达100%。
四、狠抓利用,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利用已改造的中低产田土和山、水、田、林、路等综合配套的标准粮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建设了“三大基地”:一是建设优质水稻基地。结合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大力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集中打造水稻高产创建万亩核心示范区,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的创建格局,实现水稻“百亩吨粮攻关、千亩900公斤展示、万亩800公斤示范”的发展目标。2005 年以来,泸县水稻单产总产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建设优质龙眼基地。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基地建设,培植繁育体系,发展龙眼精深加工,实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依托“万亩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集“良种繁育、技术培训、休闲观光”为一体的2000亩龙眼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 “20万亩优质龙眼产业化工程”建设。目前,已建成优质龙眼基地10.9万亩。三是建设循环农业基地。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沼气和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存,能量流、物质流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化和产品的无害化。目前,已建成循环农业基地3.2万亩。
(泸县农业局 刘平 李江树)
2010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