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后备母猪初配体况不仅与头胎繁殖性能密切相关,还显著影响其终身繁殖成绩,因为母猪一旦开始它的“种用使命”,便不停休的继续繁殖生产,中间想矫正或调整其体况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后备母猪具有适宜的初配体况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与初情期及早启动密切相关。现代母猪具有更大的性成熟体重,使得其常常达到上市体重而未进入种用畜群,并且由于母猪生物学机能的原因,最终能用于配种的比例只为母猪后代数量的75-80%,而未能用于配种的母猪必定在生产和经济上增加饲料、畜舍和人工等的成本投入。初情期启动是母猪获得繁殖能力的标志,同时也是留为种用的重要依据。初情期及早启动不仅可尽早鉴定母猪繁殖能力,还能有更长的时间对后备母猪进行专门的繁殖饲养管理准备。因此,生产上最佳的做法就是及早采取初情期诱导措施,鉴别最具繁殖力的75-80%的母猪,然后在初情期-初配前通过营养方案调节使母猪达到初配前适宜体重和体况。
生产上主要通过调节母猪的生长速度来控制其初情启动和初配体况。母猪育成阶段550
除了通过营养方案调节采食量和体况外,利用公猪刺激是调节母猪初情期及早启动的有力措施之一,并可和营养技术相结合,根据猪场实际工作进度来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畜舍利用率。研究发现,母猪接触公猪越早,初情期启动就越早;而母猪日龄越大,接触公猪后至初情期启动的间隔越短,这在生产实际上具有重要意义,如猪场公猪数量较少,可在母猪较大日龄接触,从而提高公猪刺激效率;若猪场公猪数量较大,则可在母猪日龄较小时接触,从而可及早启动初情期,开始后备母猪专门管理。另外,在公猪的接触方式、频率和比例上都可根据生产实际进行优化。
如前所述,母猪初配前达到适宜的体况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多数猪场采用母猪体况评分标准(1-5分,3分以上适宜配种),但是该标准存在认为主观误差,母猪的外形体格大小并非与背膘厚呈正比,使用超声波仪测定母猪背膘厚能更准确地反映母猪的体况。因此,超声波仪是规模化猪场必备的工具。同时,猪场可采用饮水器转速表和温度计,从母猪饮水情况和体温变化上监测其机体代谢状况,进而可以相应调节营养方案。
任何猪场的营养和饲养管理策略,离不开主管人员的规划和一线生产员工执行,他们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饲养和管理水平的优劣,并且其劳动效率和劳力付出,是猪场利润的根本所在。因此,母猪生产效率的提高归根到底在于员工生产能力的提升,在于他们对现代母猪生产知识和技术的掌握。
饲料营养岗位专家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