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创建时间:2009-12-21     浏览次数:189

 

附件2
 
根据农业部等六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09]50号)精神,为进一步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培训对象
各类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中从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从业人员及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民。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农作物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害生物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特别是掌握目前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动向,着力提高病虫害防控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懂技术、能示范的专业化服务组织及从业人员。
三、培训环节、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环节名称
培训内容
建议培训学时
合计
理论
实操
1
农作物有害生物识别
了解国内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概况、科技动态;有害生物发生区划、发生危害特点及主要危害时期;了解本地区有害生物种类及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制定本年度的监测和防控技术方案。
10
4
6
2
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了解农药相关知识和农药在有害生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学会针对不同有害生物选用高效安全的农药品种,针对每种不同有害生物掌握2-3种防治的农药品种,了解农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6
2
4
3
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 技术
了解各种类型植保机械的使用技术;掌握使用不同植保机械中农药的配制,能针对不同有害生物正确选择不同植保机械,掌握植保机械的维修与保养技术。
4
2
2
4
施药技术 应用
了解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药技术,掌握节水、节药的施药技术方法;学会在农药施用过程上的安全防护知识;能进行施药时的成本核算。
4
1
3
            
24
9
15

四、知识与技能要求
(一)农作物有害生物识别
1)了解国内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
2)了解农作物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
4)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会识别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
6)能制定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方案。
(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1)了解农药的基本知识;
2)了解农药在有害生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常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4)了解农药对环境、人类生产生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5)会直观识别农药的真伪;
6)会根据当地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选择对路的农药品种;
7)针对每种不同有害生物掌握2-3种防治的农药品种;
8)了解预防和治理有害生防抗药性的基本原理;
9)了解预防和应对作物药害的基本方法。
(三)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
1)了解国内外植保机械的种类;
2)了解植保机械在化学防治中的作用;
3)了解不同植保机械的性能和适用的不同防治对象;
4)了解使用不同植保机械时农药的配制比例;
5)会针对不同有害生物的发生期选择使用不同植保机械;
6)会植保机械的维修与保养。
(四)施药技术应用
1)了解不同施药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影响施药质量的因素及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3)了解常见植保机械的正确施药方法;
4)了解流量、喷幅、施药液量与作业速度的关系;
5)会在有害生物施药过程中更换适宜的喷头;
6)掌握安全用药及防护知识。
五、培训实施与考核
1.培训方式与要求: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要充分利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进行,分散自学一般应结合有害生物发生关键时期分段进行。培训要以培训基地为依托,按照农事,围绕有害生物发生防治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用农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在生产现场由培训教师集中对农民进行面对面、互动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与效益。培训应在具备一定培训条件的培训(生产)基地进行,由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长期从事植物保护科研、教学和推广的专家承担培训任务。
2.培训时间:按照当地有害生物发生实际情况和农民培训需求,按照农事季节、生产技术环节安排培训时间。可根据本规范建议培训学时,结合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安排相应的培训学时。
3.培训教材:各地可根据本规范要求,结合实际选择相应的培训教材。
4.考试考核:以技能为主,考核重点是实际操作水平和发现、分析与解决当地有害生物危害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定防治关键环节的1-2项主要技术,对受训农民实际掌握和操作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通过未通过两种。考核未获通过的受训农民须重新参加相应环节的培训。经考核通过者,可获得农业部门颁发的植保员证书
本规范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解释。
联系人:王建强 电话:010-5919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