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每亩584.3公斤,连续三年增产!
——这是2025年崇州小麦交出的亩产“答卷”。眼下,崇州的10.8万亩小麦已经进入丰产期,预计产量3.5万吨。
5月10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2025年四川各地小麦丰收测产的相关内容。崇州,作为“天府粮仓”核心区,小麦连年丰产,不仅是数字上的跃升,更藏着守护“中国饭碗”的硬核逻辑。
小麦的逆袭,始于一粒种子的突破。
本次测产的小麦品种叫做“蜀麦1963”,对比传统麦种早熟7至10天。别小看这一周多的时间,它为下一轮种植的大春水稻腾出了黄金窗口期,实现了“吨粮田”的周年高产。
2024年,除了在崇州试点种植,“蜀麦1963”还在德阳广汉实现亩产606公斤;在眉山仁寿505公斤;在成都新都571公斤;带动种植片区的水稻增产10%以上。
而这款利用早熟基因改写农时的品种,来自四川农业大学育种团队,是地地道道的“四川芯”!
小麦的未来,藏在未来农业的图景里。
崇州以“农田即良田”理念,建成了2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90%。在这里,农业已蜕变为一场科技驱动的“数字战役”。
无人机群腾空而起,精准喷洒药剂覆盖200余亩仅需1小时,效率是人工的20倍;搭载北斗导航的5G智能收割机实时回传作业数据,割茬误差控制在2厘米内,确保“颗粒归仓低损耗”……92.9%的机械化率,让崇州的3000多位农业职业经理人们轻松管护数十万亩良田。
从育种实验室到智慧农田,从单产突破到全链升级,科技与制度的双重创新,让“天府粮仓”既有“吨位”更有“品位”。我们相信,随着“十四五”麦类育种攻关持续发力,天府粮仓的“麦”向,必将更稳、更绿、更高产。
新闻链接:四川新闻联播丨小麦“大体检”开始 测产工作为丰收“称重”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