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一、技术名称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
二、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以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核心的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是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推广的农业主推技术,具有“高产出、可持续、机械化、低风险”等技术优势,依托该技术使四川大豆生产位居全国第四,2019年种植面积达到603万亩,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是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关键环节。但生产上不合理、过量地施用化肥农药,不仅浪费资源、增加生成成本,而且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增加农药残留,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限制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四川农业大学根据我省间套作大豆生产特性及病虫草害发生特点,研究形成了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采用玉米-大豆、马铃薯-大豆等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方式,集成种子包衣、扩行缩株、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机播机收等单项技术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绿色生产技术体系,集高效轮作、绿色增收、提质增效三位一体,为提高我省大豆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近年来,技术研发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与推广单位(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借助大豆振兴计划利用集成的技术体系在四川省自贡市、眉山市、南充市、资阳市等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2018年,仁寿县朱嘉乡踏水村和园山村、自贡市荣县高山镇和双石镇开展了大面积示范,共建立核心示范区1800亩(其中仁寿县1000亩、荣县800亩),病虫害防控率达85%以上,农药减量25%-40%,氮肥减量50%-75%;通过测产,仁寿县核心示范区大豆平均亩产132.8公斤,较常规套作种植增产15.6%,荣县核心示范区大豆平均亩产163.2公斤,较当地常规种植增产18.5%;在仁寿县、荣县累计示范推广22万亩(其中仁寿县12万亩、荣县10万亩),在自贡市贡井区、资阳市乐至县、南充市西充县等地区辐射推广15万亩。2019年在仁寿县、荣县建立核心示范区2500亩,其中仁寿县1500亩、荣县1000亩,与传统农户防治效果相比增效明显,减少用药次数2~3次,农药减量30%~40%。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专家测产验收,仁寿县核心示范区大豆平均亩产123.6公斤,较常规套作种植增产13.6%,荣县核心示范区大豆平均亩产129.9公斤,较当地常规种植增产12.8%。在仁寿县、荣县累计示范推广40万亩(其中仁寿县、荣县各20万亩),在自贡市贡井区、资阳市乐至县、南充市西充县等地区辐射推广15万亩。良好的示范效果被农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的主产作物产量(如玉米、马铃薯)与原单作产量水平相当,还新增套作大豆130-150公斤/亩,间作大豆110-130公斤/亩,土地当量比套作可达1.8以上,光能利用率3%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20-30%,亩增收节支400-600元;利用大豆根瘤固氮,每亩减施纯氮4公斤;利用机械灭茬还田与免耕直播等方式达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利用生物多样性、分带轮作和小株距密植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农药施药量降低25%以上,用药次数减少3~4次,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四)技术获奖情况
该技术作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甘肃不同生态区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主要成果内容,分别获得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中国作物科技奖、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技术要点
(1)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高效、低毒、病虫兼防的大豆种衣剂(如6.25%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2)带状种植。采用宽窄行带状种植,带状套作下共生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宽行180~200 厘米,带状间作下共生作物宽行为220~240 厘米,窄行40 厘米;宽行内种3~4行大豆(行距30~35 厘米);共生作物与大豆间距70 厘米。大豆单粒穴播,株距10~12 厘米,密度为净作大豆密度的70~100 %;共生作物根据当地种植习惯,适当缩小株距,保证带状复合种植与净作密度相当。
(3)减量施肥。大豆底肥选用生物菌肥,距共生作物带(如玉米)20~30 厘米处施肥,施肥量比常规施氮量减少3~5 公斤/亩;大豆不追施氮肥,可在初花期(R1)与鼓粒期(R5)根据田间表现每亩用8%的胺鲜脂20克+稀施美50Ml+磷酸二氢钾50克,对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微肥可单独施用或混合施用。共生作物肥料用量参照净作施肥量。
(4)控旺防倒。在V2-V3(3个三小叶)、V5(分枝期)、R1(初花期)三个时期,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50 克/亩(苗期剂量可小至20),对水30-50 公斤喷施茎叶实施控旺。
(5)杂草防除。少量杂草采用人工或机具进行除草,杂草较多时采用芽前封闭与苗后定向除草相结合的方法。播后芽前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100毫升/亩,如阔叶草较多可混加草胺磷(80-120克/亩)进行封闭除草;苗后定向除草两次(玉米4叶期与拔节期),玉米用5%硝磺草酮+20%莠去津(怀瑞),或75%噻吩磺隆0.7-1克/亩;大豆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克/亩或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型)1套/亩;施药时用物理隔帘将玉米、大豆分隔开防止药物漂移,或采用GY3WP-600分带高架喷杆喷雾机实施喷雾。
(6)病虫防治。物理与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每亩布置可降解黄板20 张,诱杀蚜虫、蓟马;依据不同地形,安装智能集成波段LED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玉米螟、桃柱螟等鳞翅目成虫和金龟子,灯间距为80~160 米;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大豆灰霉病、褐腐病等多种病害;采用性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悬挂于田间,诱捕斜纹夜蛾、大豆食心虫成虫,每亩安放3~5套,棋盘式悬挂。当田间高隆象、荚腐病等病害严重时,在大豆开花结荚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并添加农药增效剂,统防统治1次。
(7)机播机收。带状套作选择2BYFSF-3型播种施肥机进行大豆播种,带状间作选择2BYFSF-6型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施肥播种机实施播种,其它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则选用当地配套机型开展播种;套作大豆播种时间为6月中下旬,间作大豆在油菜收获后适时早播(5月20日前后),播种深度3~5 厘米,土壤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60%~65 %之间。带状间作大豆采用GY4D-2型大豆联合收获机收获大豆,带状套作大豆采用当地禾谷类收获机收获大豆;共生作物根据当地现有适合机型实施收获,如共生玉米可用4YZP-2685型履带式收获机实施收穗。
四、适宜区域
适宜于四川及长江流域多熟制地区。
五、注意事项
播种前需调试播种机的开沟深度、用种量、用肥量和培训农机手,确保一播全苗;如果封闭除草效果不佳,应及时采取茎叶除草,注意使用物理隔帘定向喷雾;注意防控根腐病、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六、依托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政编码:611130
联系人:雍太文、张黎骅、崔阔澍、张小军
联系电话:13980173140、13908160316、13880660767
电子信箱: scndytw@qq.com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