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2023/2024年小麦冬季苗情、墒情及灾情调研报告
(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关于开展全省小春生产调研指导工作的通知》(川农技函〔2024〕2号)文件精神,1月30日-2月1日,四川省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小麦抗逆绿色丰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推广项目成员汪仁全、宋艳霞、王相权、关淑仙分组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开展了小麦生产调研指导工作,从调研情况来看,三市小麦面积开始逐渐恢复增长,苗架长势总体好于去年,丰产架子初步构建。但小麦生育前期冬季降水不足、气温偏高,个别稻茬麦有长势不均匀现象,灌溉设施缺乏的高台位土小麦缺水明显,个别田土有旺长情况发生,也可能存在蚜虫爆发风险。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当前的苗情状况
一是苗情长势总体较好。据调查,除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双漩子村等个别沿江小麦处于孕穗期外,当前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小麦均处于拔节—孕穗期,主茎叶龄处于6-8片,单株分蘖数1.5-1.9个;小麦主茎拔节高度一般在7-16厘米,稻茬迟播麦拔节相对短在0-3厘米,而合江县大桥镇双漩子村(沿长江地带气温高)小麦拔节高度在20-35厘米。三市小麦面积增长显著,苗架长势上也好于上年,泸州市小麦播种面积9.8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其中一类苗占比55%,二类苗占比37.9%,三类小麦苗占比7.1%;资阳市小麦播种面积13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其中一类苗占比57%,二类苗占比36.8%,三类小麦苗占比6.2%;内江市小麦播种面积5.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其中一类苗占比58.3%,二类苗占比32.8%,三类小麦苗占比8.9%。
二是大幅降温未构成影响。据气象报道,1月21-24日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均出现一次强降温过程,泸州市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7.4(合江)~9.4℃(古蔺),极端最低气温-0.1℃(1月24日古蔺);资阳市和内江市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约7~9℃,极端最低气温1℃左右,其中资中县、威远县山区出现了雨夹雪或小雪。通过实地调研,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各地小麦叶片、茎秆和小花分化长势正常,强降温均未造成小麦低温冻害现象发生。
三是冬干旱情得到缓解。从气象数据来看,小麦播种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雨水充沛、光热充足,为小麦顺利播种奠定基础;11月10日-11日有一次明显降雨,内江最大降雨量达50毫米,此次降雨有利于提高小麦出苗率;2023年11月下旬至2024年1月中旬三市降雨相对偏少、气温明显偏高,有个别高台位土、灌溉条件较差地块有出现干旱情况。随着1月21日-24日的普遍降雨,各地累计降水量达到20-30毫米,绝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有效解除,同时此时正值小麦拔节期-孕穗期的需水关键时期,为小麦增加结实小穗、提高穗粒数起着重要作用。
三、当前土壤墒情状况
调研中,选取了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25个典型田块进行土壤质量含水量调查,除叙永县正东镇普市村调查当天正在降雨、土壤质量含水量达到40%左右外,其他调查点位土壤质量含水量均在15-30%之间,均能够保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四、当地抗灾促春管和春耕备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地抗灾促春管和春耕备耕情况
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指导各县区“春管春耕两手抓、小春大春齐发力”,全力抓好小春抗灾促春管和春耕备耕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成立抗旱服务队,打好抗旱攻坚战。三市领导高度重视旱情,及时召开了冬春抗旱保墒专题会,全面部署了抗旱减灾工作,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了抗旱保丰收指导服务队,市县乡三级联动,包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三市共派出抗旱科技人员3000人以上,组成科技抗旱服务队约800支。二是科学应对冬干,有效缓解旱情。会同水务部门做好用水保障计划,利用毗河一期工程提前调水,加大机电提灌站、蓄水池的维修维护,千方百计保障农业生产用水。1月20日-22日,资阳市各县(区)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全市119站累计雨量均超过10毫米,气象冬干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出台指导意见,提早谋划春耕生产。各市出台了2024年粮食生产指导意见,指导抓好农资储备、政策宣传、农机服务等各项备耕工作,提前规划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特别是做好“中稻+再生稻”、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模式的推广运用,确保面积落实到田、科技落实到田。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小麦总体长势情况好于去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麦田出现旺长。2023年11月21日至2024年1月10日,三市平均气温为10.5~11.9℃,较历年同期偏高2.0~2.2℃,受冬季气温偏高影响,个别麦田出现旺长现象。二是小麦蚜虫已开始发生。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旺长田块已开始有蚜虫发生,如资中县银山镇平安寨社区有麦田蚜虫发送已达到防治数量,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三是个别稻茬麦长势不均。稻茬麦田前季水稻收割后,田间排水不及时、不充分,造成小麦播种后长势不均匀,低洼地和田间排灌设施较差田块尤为明显,泸州市以旱地小麦为主基本不存在该情况,而资阳和内江市均有此现象发生。
五、春管技术措施
调研中,专家组指导了三个市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一是因地因苗施策。按照“控旺促弱”的原则,分类搞好田间肥水管理,对受旱苗弱的地块及时组织浇水抗旱、追肥提苗,对于稻茬麦田药及时开沟排湿、中耕松土;对于播期偏早、播种量较大的旺长麦田,以控为主,可适量喷施生长延缓剂控制生育进程,促进麦苗稳健生长;对于基础差长势弱、底肥不足的弱苗田,以促为主,可在拔节期亩追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弱苗转壮。二是警惕蚜虫爆发。加强病害监测防治,高度警惕偏高气温带来的蚜虫爆发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旺长小麦容易发生蚜虫、红蜘蛛等虫害,数量达到一定基数时,务必及时进行防治。三是病虫综合防治。在抽穗至开花初期实施“一喷三防”,采取将杀虫剂+杀菌剂+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合并施用,达到防虫、防病、防衰老的效果。 四是预防倒春寒。若遇倒春寒发生冷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其受害程度应迅速增施尿素等速效肥,促进小麦恢复生长,也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穗粒数和粒重。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
汪仁全 宋艳霞 王相权 关淑仙
2024年2月2日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