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四川茶树品种技术需求调研报告
创建时间:2010-01-04     浏览次数:65

一、调研用

1、茶叶企业: 峨眉竹叶青茶叶公司,沐川一枝春茶叶公司、邛崃花秋茶公司、茗山茶叶公司、洪雅尚林生物资源公司
2、技术推广部门: 沐川县农业局、马边县农业局、峨眉市农业局、邛崃市农业局、名山县农业局、旺苍县农业局、崇州市农业局、蒲江县农业局、洪雅县农业局、夹江县农业局、古蔺县农业局、荥经县农业局等
3、种茶大户 马边县种茶大户(3户,每户面积80-400亩),邛崃市临济镇、夹关镇、卧龙镇种茶农户29户(户均面积5.72亩)。
4、茶叶合作社: 沐川一枝春,马边县文彬绿雪茶叶合作社、白杨槽村茶叶合作社和井池村茶叶协会
三、调研方式: 走访、座谈
四、调研结果
(一) 存在问题
1、栽培品种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主栽品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因易感螨,制茶品质欠佳,部分茶区已开始淘汰)和名山131,并有少量名山311和名选211,省外品种有少量乌牛早、平阳特早(因不好采独芽,有些茶农准备挖掉)。由于品种单一,造成茶叶品质同质化的现象较严重,特别是各个地方采用独芽原料制作的扁形茶,由于加工生产线和加工工艺都差异不大,因此,品质差异较小,如峨眉竹叶青公司生产竹叶青与宜宾叙府茶叶公司生产叙府龙芽、蒲江绿昌茗公司、嘉竹公司生产的雀 ,外形以及色、香、味,一般消费者不易区分。
2、茶树的种植年限缩短,急需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进行换种改植
目前,因本省有较大面积的茶园春、夏、秋季都主采名优茶原料,加上部分茶园管理水平不高,茶树衰老快,不少茶区的茶树种植年限由二、三十年缩短至十年左右,急需高产优质的新品种进行换种改植。
3、四川主栽品种茶多酚含量,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含量高,茶产品苦涩味较重
川茶在北京、广州等省外开拓市场较难,与川产苦涩味重,省外消费者不容易接受有较大关系,据四川茶叶创新团队育种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唐茜等研究,四川主栽品种茶多酚含量,特别是酯型儿茶素含量较高,是川茶苦涩味的一大原因。从表1可看出,我省主栽品种福选9号的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含量除低于浙农117品种外,比福鼎和其它省外品种都高。儿茶素品质指数是鉴定茶叶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价茶叶有一定指 导作用 ,优于单一儿茶素成分对品质的评定,可作为茶叶品质鉴定的一个生化指标 。儿茶素指数愈大,品质愈好。而从儿茶素指数来看,福选9号的儿茶素指数远低于省外一些名优绿茶良种。此外,加工过程中,川茶外形注重条索紧细,因此揉捻较重,这也是川茶苦涩的原因之一。
 
4、省外引进名优绿茶品种虽优质、高产,但多数不适宜采摘独芽,茶农接受有一定难度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和四川茶研所进行的一些品比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表明,浙江、福建的一些名优绿茶良种其中一些良种如龙井43、龙井长叶等,以及正在区试的中茶108、102和302等品种,引进四川后,适应性较好,产量较高,采制一芽一叶制名茶品质好,氨基酸含量高(见表2),干茶色泽好,香气高,滋味鲜醇(见表3),且苦涩味较四川品种轻,但由于茶芽较细小,加上茶芽展开快,不便于采摘独芽原料,而四川茶区对独芽原料的需求较多,且独芽原料的卖价相对较高(全年均价不低于50元/kg),因此,茶农不乐意接收省外名优绿茶良种。如平阳特早品种,发芽特早、产量特高,制名优茶品质好,特别是氨基酸含量高,但茶芽细小,同时茶芽展叶快,因此同龙井43一样,采独芽困难。
2 不同品种氨基酸组分比较
 
3 不同品种茶叶感官品质比较
 
5、现有主栽品种福选9号,抗性较弱,品质特色不明显,不宜再大面积发展
    我省不少茶农比较喜欢福选9号品种,因发芽特早,产量高,易采独芽。但从表1-3可看出,福选9号儿茶素含量较高,而氨基酸含量最低,而福鼎大白茶和其它省外品种的氨基酸含量比福选9号高19.3_78.4%,且福选9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低,表明品质成份配比不协调,因此,福选9号不具备品质优良的生化基础,制茶品质欠佳。同时,福选9号芽叶色泽深绿,做出名茶色泽偏暗。此外,福选9号很易感螨,抗病虫性较差,在部分茶区已开始淘汰福选9号。
6、地方良种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不够
本年度,茶叶育种团队深入古蔺县、崇州市、荥经县和南江县,对我省地方良种古蔺牛皮茶、荥经枇杷茶、崇庆枇杷茶和南江大叶茶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表明,这些品种资源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需加强研究和开发。如在崇州枇杷茶中,我们筛选到了春茶咖啡碱含量超过5%,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较高的材料(见表4)。崇州市崇庆枇杷茶合作社采用崇庆枇杷茶群体品种独芽生产的名茶,由于品质独特,香气高,耐冲泡,市售价格高达1600元/公斤。而对这些地方良种的研究,主要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进行,由于当时研究手段落后,因此,研究不深入、系统,目前,这些地方良种中,仅从崇庆枇杷茶群体种选育出了崇枇71-1,其它良种都是群体品种,性状混杂,良莠不齐,需要筛选出优良单株,再进行系统选种,选育无性系良种。
另外调查发现,古蔺牛皮茶、崇庆枇杷茶和南江大叶茶资源较丰富,而荥经枇杷茶现存在的大茶树已不多。而在一些地方品种所在地,有部分野生大茶树因保护不力,已死亡,而在荥经等地,一些茶农将野生大茶树卖掉,因此,野生大茶树的数量呈不断减少趋势。
4   荥经枇杷茶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
 
7.有一些业主盲目引进安吉白茶种植,存在一些风险
本团队成员深入到邛崃、峨眉山市、荣县、洪雅县、乐山沙湾区,对种植安吉白茶的茶区进行了调研和技术指导。从调研结果看,对我省引进安吉白茶喜忧参半。喜的是今年我省种植的安吉白茶春季鲜叶卖价200元/kg,且供不应求,种植安吉白茶的业主尝到了甜头;忧的是一些业主,化费较高的成本,盲目从浙江购进安吉白茶穗条或茶苗,而安吉白茶市场在今后2-3年,存在不确定性,较大面积的发展安吉白茶茶园,无疑存在一定风险。另外,对安吉白茶在四川茶区的配套种植和栽培技术未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不少种植安吉白茶茶园管理技术不到位,茶树长势较差,产量较低,影响了投产速度和经济效益。
(二)四川茶树品种上的技术需求与发展良种的建议
1.急需选育或引进高产、优质(品质有特色,如香气高)、抗性较强,且苦涩味轻,芽头重实,好采独芽原料的品种。
通过团队成员近几年的品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在我省已引进的迎霜、浙农117、龙井长叶、劲峰、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翠峰、平阳特早、春波绿、元宵早、福建1号、福建2号、福建3号、安吉白茶等20多个省外品种中,劲峰、乌牛早、浙农117这3个品种,发芽较早,制茶品质良好(见表5),产量高,芽头较肥壮,适合采独芽,且浙农117抗干旱和病虫的能力最强,较适宜在四川茶区推广。这3个品种也有不足,如劲峰夏、秋茶有一些紫芽,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总的来看,我省仍然缺乏品质有特色,香气高和苦涩味轻的名优绿茶良种,急需选育或引进高产、优质(品质有特色,如香气高)、抗性较强,且苦涩味轻,芽头重实,好采独芽原料的品种。
5 扁形名茶17种氨基酸含量 (mg/100g)
 
2、福选9号不宜再大面积发展
福选9号在我省种植面积可能超过50万亩,是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之一。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属早萌高产品种,但生化成份的含量和配比不理想,制茶品质欠佳,加上很易感螨,抗病虫性较差,不宜再较大面积发展。
3、种植安吉白茶需慎重
安吉白茶目前虽然鲜叶卖价高,经济效益可观,但不仅我省,省外浙江、江苏也在发展安吉白茶,安吉白茶的鲜叶供应量和生产量将不断增加,因此安吉白茶市场在今后3-5年,存在不确定性无疑存在一定风险。再种植安吉白茶需慎重,需要深入考察安吉白茶市场,开拓市场,加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应致力于种好现有的安吉白茶,育种团队将深入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加强指导。今年在洪雅县指导时,根据安吉白茶生长量小的特点,新发展茶园,大行距由150cm缩小为130cm,同时要求铺草覆盖茶苗,以全苗壮苗。
4、加强对我省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
     地方良种所在地古蔺县、崇州市、荥经县和南江县,应重视地方良种的保护,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砍伐和买卖野生大茶树。由于野生大茶树栽植技术难度大,栽植成活率很低,异地栽植野生大茶树并不可取。此外,这些地方良种中,有一些特异材料,应加强研究和开发利用力度,这些是今后几年茶叶育种团队的职责和任务。希望经过3-5的努力,从地方群体品种中,筛选出一些优良单株,边繁育、边品比,力争选育出3-5个优良品系或品种,同时提高4个地方良种的纯度。在此基础,开发具有品质特色的茶叶产品。
5、川北、川东茶区应加强良种推广工作
调查表明,我省茶树良种的推广应用工作发展不平衡,川西茶区良种覆盖率较高,且茶农是非无性系良种不种,但在川北、川东茶区良种覆盖率较低,推广无性系良种的进程较慢,同时,川北、川东茶区气候土壤条件有其特殊性,如川北、川东茶区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山区土壤较贫脊,需要抗性和耐贫脊能力更强的良种。此外,在发展无性系良种过程中,希望学习贵州省的经验,适当补贴茶农,以推动良种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