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摘要:为明确凉山州荞麦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在盐源、昭觉、布拖、甘洛、美姑、越西等6个荞麦种植县共30块样地,采用倒置“W”取样方法,对杂草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州荞麦田间杂草有33科89属112种,其中孢子植物杂草2种,占1.8%,双子叶杂草87种,占77.0%,单子叶杂草24种,占21.2%。一年生杂草46种、占41.6.%,一年生或二年生 9种、占8.0%,一年生或多年生1种、占0.9 %,二年生杂草3种、占2.7%,二年生或多年生2种、占1.8 %,多年生杂草51种、占45.1%。优势杂草为牛膝菊、酸模叶蓼2种。
关键词:荞麦田;杂草种类;相对多度;优势种群;杂草防控
通过调查发现凉山州荞麦田杂草统计有33科89属112种(表1)。分别为菊科23种、禾本科17种、蓼科、蔷薇科各7种、石竹科、唇形科各5种、苋科、豆科各4种、大戟科、藜科、鸭跖草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各3种、紫草科、茜草科、荨麻科、玄参科、柳叶菜科各2种、木贼科、马鞭草科、凤尾蕨科、苦苣苔科、锦葵科、堇菜科、景天科、蝶形花科、三白草科、车前科、牻牛尔苗科、紫茉莉科、酢浆草科、葫芦科、旋花科、天南星科各1种。其中孢子植物杂草2种,占1.8%,双子叶杂草87种,占77.0%,单子叶杂草24种,占21.2% (图1)。一年生杂草46种、占40.7%,一年生或二年生 9种、占8.0%,一年生或多年生1种、占0.9 %,二年生杂草3种、占2.7%,二年生或多年生2种、占1.8%,多年生杂草52种、占46.0% (图2)。
凉山州土地面积604.56万hm2,其中耕地58万hm2,适宜生产荞麦的土地在20万hm2左右,荞麦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左右,是四川省荞麦主产区,其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稳居四川省第一,是二半山(海拔1700 m)以上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及乡村振兴最重要的粮经作物。但是,在荞麦产业发展中,杂草危害越来越重,杂草不仅直接与荞麦争夺生存空间,传播病虫害,释放有害物质,影响荞麦生长发育,降低荞麦产量与品质,严重影响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放任杂草自然生长后对产量的损失范围为0.51%〜58.39%。长期以来,凉山荞麦田间杂草危害严重,为明确凉山州荞麦主产区域杂草的种类、分布及危害,凉山州麦类创新团队相关人员在春荞、秋荞主要种植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个县(市)进行了调查,开展了杂草防控技术研究,为凉山州荞麦田杂草的有效防除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凉山州荞麦种植模式
1.1凉山州荞麦的轮作模式
一年一熟轮作模式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荞麦 燕麦 马铃薯(甘洛)
荞麦 马铃薯 燕麦(昭觉)
荞麦 休闲 燕麦(美姑)
荞麦 休闲 荞麦(盐源)
燕麦 荞麦 体闲(布拖)
一年两熟轮作模式
第 1年 第2年
马铃薯 荞麦(秋荞) 玉米(四川凉山海拔2100m以下种植区)
烤烟(玉米) 荞麦 烤烟(四川凉山烤烟种植区)
荞麦 绿肥 马铃薯(四川凉山海拔2000m以上种植区)
1.2 凉山州荞麦的生产模式
春荞种植面积占全年种植面积接近85%,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m以上高寒山区,种植模式是净作。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收获。采用点播或撒播,种植密度8〜11万株/667m2。
秋荞种植面积占全年种植面积近15%,主要分布美姑、越西、甘洛和昭觉等海拔1800m以下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收获。采用点播或撒播,种植密度9〜12万株/667m2。
2荞麦田间杂草调查及分析
2.1调查方法
2021年-2022年分别在凉山州内马荞麦种植区的盐源、昭觉、布拖、越西、美姑和越西等6个县选择代表性的大片荞麦地,调查采用倒置“W”9点取样法进行调查,每个县(市)选取5块样地,每块地面积大于2000m2,每块地调查9点,每点1㎡,共30块地270个样方。记载样方框内各种杂草种类和株数量,杂草的识别和鉴定参考《中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中国杂草志》。
2.2相关指标与计算方法
田间均度(U):某种杂草在各调查田块中出现的样方次数占总调查样方数的百分比;
田间频率(F):某种杂草出现的田块数占总调查田块数的百分比;
田间密度(MD)某种杂草在各调查田块的平均密度之和与总调查田块数之比;
田间盖度(S):某种杂草在各调查田块中相对盖度之和与总调查田块的百分比;
田间高度(H):某种杂草在各调查田块中的高度之和与总调查田块的百分比;
相对均度(RU):某种杂草的田间均度与各种杂草田间均度和之比;
相对频率(RF):某种杂草的田间频率与各种杂草的田间频率和之比;
相对密度(RD):某种杂草的田间密度与各种杂草的田间密度和之比;
相对多度(RA)=RU+RF+RD。
2.3调查结果及分析
2.3.1凉山州荞麦田杂草种类
通过调查发现凉山州荞麦田杂草统计有33科89属113种(表1)。分别为菊科23种、禾本科17种、蓼科6种、蔷薇科7种、石竹科、唇形科各5种、苋科、豆科各4种、大戟科、藜科、鸭跖草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各3种、紫草科、茜草科、荨麻科、玄参科、柳叶菜科各2种、木贼科、马鞭草科、凤尾蕨科、苦苣苔科、锦葵科、堇菜科、景天科、蝶形花科、三白草科、车前科、牻牛尔苗科、紫茉莉科、酢浆草科、葫芦科、旋花科、天南星科各1种。其中孢子植物杂草2种,占1.8%,双子叶杂草87种,占77.0%,单子叶杂草24种,占21.2% (图1)。一年生杂草46种、占40.7%,一年生或二年生 9种、占8.0%,一年生或多年生1种、占0.9 %,二年生杂草3种、占2.7%,二年生或多年生2种、占1.8%,多年生杂草52种、占46.0% (图2)。
2.3.2凉山州荞麦田杂草群落结构特征
根据荞麦田发生的相对多度,将凉山州荞麦田间杂草划分为优势杂草、区域优势杂草、常见杂草和一般杂草(表2)。在调查的113种杂草中,牛膝菊、酸模叶蓼相对多度均大于20%,分别为31.86%、27.75%,发生的数量多、范围广,优势度较高,严重影响荞麦生长发育,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对荞麦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影响,属于凉山州荞麦田间优势杂草,应作为防除的重点。马唐、尼泊尔蓼、荞麦、藜、光头稗、凹头苋、三叶鬼针草、荠菜、鸭跖草、繁缕相对多度为10.65%~18.19%,其中,马唐在布拖县前茬为马铃薯田间发生的频率高,是凉山州荞麦田区域性优势杂草,也应重点防除。猪殃殃、绢毛匍匐委陵菜、黄花蒿、风轮菜、半夏相对多度为5.51%~7.60%,在多县都有分布,相对密度与相对多度较低,对荞麦生长发育危害较小,属于荞麦田间常见杂草,在防除中应关注,防止其发展为优势杂草。腺梗豨莶、雀稗、野茼蒿等97种杂草相对多度与发生频度都较小,影响小,属于荞麦田间一般性杂草。
3荞麦田间杂草防控现状
调查结果,凉山荞麦田间杂草种类非常丰富,春荞田块杂草状况复杂,层出不穷。在荞麦生育期,大部分农户主要是采用人工除草,基本不使用除草剂,少部分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在使用除草剂时,由于不能正确识别杂草,除草剂使用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导致除草效果差,乃至药害。
4荞麦田间杂草防控策略
4.1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散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
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薯公司、种植散户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培训识别杂草,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掌握荞麦田杂草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除草剂的选择,除草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精准识别各类杂草基础上,精准选择除草剂及方法,精准防控,阻止杂草的蔓延,以期获得最高的效益。
4.2防控措施
及时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防止杂草侵入农田。采取轮作措施,合理密植,降低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种群。轮作区,应在荞麦种植前,采用机械灭茬除草,犁耕深度25〜30㎝,旋耕深度15〜18㎝,碎土80%以上。针对凉山州高海拔地区异地搬迁形成的轮闲地,要在轮闲期的秋季机械灭草、深耕,压草腐熟增加有机质含量,或选用精喹禾灵、烯草酮、高效氟吡甲禾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除马唐、稗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选用砜嘧磺隆、嗪草酮、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定向行间喷雾防除牛膝菊、酸模叶蓼、凹头苋、鸭跖草、藜、繁缕等阔叶杂草,待来年备耕。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