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县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位于华蓥山西麓,隶属小平故里—广安市,幅员面积1457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22镇21乡)、1个管委会、830个村、6263个组,总人口1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万人,耕地面积71.6万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471元,是全省蔬菜基地县和全国200个蔬菜信息监测县之一。
近年来,我县围绕“打造西部绿色菜都和产业强县”的工作思路,面对蔬菜价格下滑和产品滞销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坚定产业发展信心不动摇,奋勇争先谋发展,众志成城促跨越,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011上半年,全县建良种繁育基地中心100亩,建蔬菜基地面积1万亩,发展蔬菜总面积37万亩,预计总产量75万吨,总值达8亿元,分别较2010上半年增长12.2%、6.2%、4.2%、5.4%、3.6%,其主要举措是:
一、强化指导推广,发展适销对路品种
针对蔬菜价格下滑、产品销售不畅、农民增收乏力的实际,我县及时加强信息监测与调研,在乔家、坪滩等10个乡镇建立100个蔬菜监测点,实行蔬菜价格旬报制和面积、产量月报制,不断加强市场监测,指导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蔬菜良种。开年以来,我县加强与省蔬菜创新团队合作,及时分析生产形势,筛选引进国内外蔬菜最新品种,重点发展融鲜销、贮藏、加工于一体的蔬菜良种和提早或延后上市的品种,不断拓宽产品供市期和花色品种,开展蔬菜品比试验60余个,发展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模式6种,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同时,大力推广集成节本增效技术。主要推广集成育苗、提早扣膜蓄热、增施优质有机肥、绿色防控、前期膜下暗灌、膜雨积水、微灌、水肥一体化、槽式栽培、地膜覆盖、蔬菜嫁接等先进技术,加大省工节本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机技术的集成运用,以此降低蔬菜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如:李二姐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朝阳乡天王庙村蔬菜基地生产豇豆已实现亩产400公斤、预计将达到亩3000公斤的最高记录,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三是合理布局蔬菜茬口。结合我县特点,合理安排蔬菜品种和茬口,以适应市场均衡、多样、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蔬菜产量和花色品种,保障市场均衡供给。上半年,我县重点发展于宇3号、二荆条辣椒4.5万亩,发展成豇7号、高产168优质豇豆2.3万亩,发展蜜本南瓜3万亩,发展设施西瓜2万亩。
二、坚持政策扶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为加快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根据岳池实际出台激励政策:一是资金敲动发展。县财政配套项目资金1300万元,仅蔬菜设施就拿出600万元支持,同时,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业主、专重大户在发展规模、生产设施、标准生产、绿色防控、农机耕作、品牌创建、贮藏加工、产品营销等方面分别给予激励和资金补助,以此不断助推蔬菜产业发展。二是设施引领发展。我县地处西南季风气候带,四季分明,降雨不均,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经济基础差,但始终坚持不求洋,不求高精尖,但求实用高效,因地制宜、引进技术、总结提高,走出一条经济、节能、高效的岳池特色设施蔬菜发展道路。从设施建造看,以投资少、易于推广的竹架大棚、水泥钢骨架混合结构大棚为主的蔬菜设施,去冬今春,全县新发展竹架大棚5600亩,水泥钢骨架混合结构大棚3000亩,最大限度发挥设施效益。三是规模经营促发展。县上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业主、大户规模经营,在经租赁土地、标准化生产、推广良种等诸多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上半年,全县新发展专合组织6个,新增业主36个,新租赁土地0.8万亩,不断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三、坚持整合项目,高标准打造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引领作用,坚持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先行,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参与,实行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重点投放,不断为为项目区建设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建设资金。通过整合,上半年共整合项目建设资金5300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1300万元,整合涉农项目4000万元,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围绕省标准农田三级标准,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强以平整土地、增厚土层、调整田型、培肥地力为重点的耕地质量建设;以排灌渠系、小型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完善了基地供电网络。基地耕地质量达到田成方、土成型,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旱涝保收。项目区完成土壤调型1万亩,改良增厚土层0.6万亩,新建蓄水池138口、田间排湿渠13500米、田间排灌渠14000米、机耕道6300米、田间作业道9200米、完成渠系配套9千米。
四、创新产业机制,拓宽产品增收渠道
一是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围绕全县蔬菜生产进行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掌握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引进名特优蔬菜品种61个,实现种植良种化和品种多样化。二是强化菜市对接。重点在重庆、南充、广安建立固定的销售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外销、推销、直销蔬菜产品,进一步推进生产与市场对接。三是发展贮藏保鲜设施。结合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实际,配套推进蔬菜产地贮藏和气调(冷藏)库项目建设,拟建贮藏1座,年贮藏保鲜蔬菜2000吨以上。四是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新发动专合组织分别在重庆、南充、广安、县城建立产品直销门市11个,不断畅通产品销售渠道,拓宽产品销售半径。五是建立风险防患机制。建立蔬菜发展基金,三安、金土地等规范性专业合作社在利益分配中,按利润5%提取风险基金,实行以丰补欠,确保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