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出耳期管理技术要点
创建时间:2012-05-15     浏览次数:266

 
 
 
    出耳期的管理主要是水分、湿度、通气、光照的调节。
    水分的调节:一般排进耳堂的段木是比较干燥的,要用干净的河水或井水喷在段木上,以增加含水量,相应提高空气湿度。这期间应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耳木、树皮内含水量应达到38—50%。喷水次数的多少以及量的大小,要根据气候、段木、耳象等情况灵活掌握。耳农在实践中总结出“五多五少喷水法”值得我们借鉴。即“晴天喷得多,阴天喷得少(雨天不喷);耳木上部喷得多,下部喷得少;耳干喷得多,耳活喷得少;当风耳棒喷得多、背风耳棒喷得少;早上喷得多,下午喷得少”。喷水时以“地面见湿不见水,耳棒见水不淌水”为准。总之,管理中要使耳棒干干湿湿交替。“湿”是为了长出肥美饱绽的耳片,“干”是为了菌丝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扩大吸收营养的范围,以利高产。如果水喷得过多易黑棒,耳朵小如猫耳朵,寿命也不长;另外,在长时间天旱、高温反常的情况下,水源好的地方,可多次向荫棚大量喷水,同时向堂内墙壁、地板上多次喷水、降温保湿,堂内温度要尽量控制在30℃以下。
    光照、空气、温度的调节:银耳子实体分化和发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充足的氧气,温度要控制在20—28℃之间。要满足这些条件,主要采用适时打开门窗和增减遮荫物的办法,一般情况,在管理前后期,遮荫物不宜太厚,要让一些阳光从缝隙射进耳堂以增加温度。堂内换气的时间应安排在一天中外界气温≤25℃时进行,每天换气两次,每次时间不宜过长。出耳管理中期(约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堂内温度可达35—36℃,这时,也是银耳出产最多的时侯,应注意降温。主要方法是加厚遮荫物,早晚打开门窗换气,否则,对银耳生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