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多岗位联合赴凉山州越西县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指导与现场技术培训
创建时间:2025-07-16     浏览次数:7

为提升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肉牛养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解决当地养牛户面临的技术短板和管理难题,2025年7月10日至11日,四川肉牛创新团队肉牛主要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马晓平副教授;肉牛营养调控岗位王立志教授;农区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岗位专家团队成员曹伟;凉山州农科院正高级畜牧师符俊等深入越西县多个乡镇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与培训。

7月10日,在越西县副县长马海木呷以及农业农村局畜牧站站长林辉孺的带领下,专家团队走访了六家具有代表性的农户,发现当地个别养牛户存在防疫意识薄弱的问题。

今年4月初,马拖镇一户养殖户因运输应急等导致部分牛发生咳嗽、喘气、不食、喜卧,造成2头牛死亡、8头患病,农户依靠金银花提取液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本次专家组前往该家庭农场走访之后,专家组进一步强调,“一定注意购牛运输之前的疫苗注射,运输到场之后隔离、调理与疫苗加强免疫。”同时注意养殖场的日常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

在板桥镇广河村,专家组发现牛、羊、猪、鸡、犬等混养,该场部分犊牛腹泻严重,专家一行建议,“不同动物尽量分开饲养,做好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驱虫和消毒工作”,杜绝各类传染病交叉感染。板桥镇广河村个别养殖场因青贮饲料包装破损、储存环境潮湿,玉米秸秆二次发酵产生毒素,导致冬季饲料短缺,严重影响牛群健康。

传统养殖模式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因素,大水镇甘河坝村的凉山黄牛生长缓慢,2年仅能长到800斤,农户多依赖经验判断牛只健康状况,缺乏科学分群和精准饲喂技术。此外,高海拔放牧风险较高,有养殖户反映春季因牛只误食毒草或胀气死亡数十头,冬季则因补饲不足导致牛只"饿死"。

7月11日上午9点,专家们在越西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座谈会,邀请了当地十余户养牛户参与讨论,围绕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和农户贷款保险等问题展开讨论。专家组建议如下:

1.在防疫方面,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控中心将进一步推行强制免疫政策,做好口蹄疫、结节性皮肤病等疫苗的接种工作指导和监督工作。2.针对饲料问题,可推广"精牧粮草"替代传统玉米秸秆,解决高海拔地区种植难题;鼓励农户自制青贮以降低成本;同时要求冬季前必须进行补饲,确保母牛每日摄入15斤精料。3.在养殖模式转型方面,严格禁止牛、羊、猪等多种动物混养,引进动物设立隔离区,按规程严格隔离饲养。  

越西县农业农村局林站长表示,将建立"一户一档"跟踪机制,确保技术指导精准到户。此次调研和座谈会不仅揭示了传统养殖模式存在的问题,更通过政策支持与技术指导的有机结合,为凉山州越西县养牛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6201021.png



图1.专家一行甄别肉牛饲料和草料情况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6201121.png



图2.专家一行在越西县肉牛养殖场开展现场培训与指导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6201154.png



图3.专家一行在越西县肉牛养殖场开展现场培训与肉牛场修建指导


截图录屏_选择区域_20250716201308.png

图4.专家组一行在越西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座谈交流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