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国省食用菌体系专家深入洪涝灾区调研,为恢复生产建言献策
创建时间:2013-07-22     浏览次数:285

 

四川今年自入汛以来多次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多地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11日18时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四川成都、德阳、绵阳等15个市州的75个县(区、市)209.4万人受灾,近5100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03.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1.9亿元。
四川食用菌产区在这次洪涝灾害中也遭受严重损失,2013年7月13日,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毛木耳和药用菌栽培岗位科学家郑林用、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甘炳成、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彭卫红、栽培岗位专家黄忠乾及团队成员唐杰、李小林一行赴受灾严重的青白江、金堂和什邡,实地调研受灾情况,为恢复生产建言献策。
一、受灾情况
1、大棚被淹,菌袋受损
由于持续强降雨,水位暴涨,位于低洼地区的大棚进水,菌袋被淹、冲毁。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5组的成都田源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由于矛家河水位暴涨,导致2000多亩土地被淹,其中包括600多亩食用菌标准大棚,受损菌袋100多万袋,该村11组的食用菌种植大户龙胜永(专业合作社秘书长)、龙胜勇两兄弟的受灾情况特别严重,暴雨先后两次将他们种植的100多万袋茶树菇和8万多袋平菇全部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余万元,十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农村通过贷款发展的很多食用菌种植户在此次洪涝灾害中损失严重。金堂县清江镇双江社区9组,种植户潘飞、潘英学向银行贷款6万元种植的秀珍菇、平菇被洪水浸泡,全部报废。什邡湔氐桐林村被水浸泡的毛木耳菌袋20余万袋,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
    
专家团队在青白江调研受灾情况
2、干制、盐渍的产品被浸泡、冲毁
此次暴雨也对入库的食用菌产品造成损失。青白江、金堂和什邡农户、企业的食用菌产品由于雨水冲刷、浸泡,造成产品完全或部分报废。成都田源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产品被淹,直接经济损失60余万元。金堂县清江镇双江社区种植户潘飞盐渍池内10余吨姬菇产品本已谈好价格第二天售出,但由于暴雨致泥沙大量涌入盐渍池,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什邡湔氐桐林村,40多户耳农产品被雨水浸透,平均每户损失产品600多斤。
 
专家团队在金堂调研
3、鲜品不能及时采收,菌蝇、菌蚊发生严重,流耳率极高。
什邡市湔氐镇桐林村,村支书魏启明、村主任林天菊以及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分别介绍了当地的毛木耳生产受灾情况。全村1400多户中有800多户种植毛木耳,由于长期雨水连绵,木耳不能正常采收,其中95%的产品出现流耳情况,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据估计,洪涝灾害造成户均损失超过5000元。
二、应对措施及建议
面对灾情,专家团队深入生产第一线,发放技术资料、开展现场培训、捐赠了黄板等救灾急需物资,帮助菇耳农恢复信心,生产自救,并提出以下建议:
1、政策扶持,恢复信心
菇农经济损失严重,多年的积蓄东流。尤其是通过贷款发展的食用菌种植户,将面临“返贫”困境,建议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补贴,扶持种植户继续发展食用菌产业,恢复其对食用菌生产的信心。
2、积极自救,减少损失
(1)尽快将未被水淹的菌袋转移至适宜的地方进行出菇管理。
(2)提前做好水灾后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更换黄板、安装杀虫灯、修整防虫网,对受灾菇棚进行清污、消毒、杀虫等处理;及时采摘处理流耳的木耳,采摘之后,耳棚减少喷水,适当药剂防治。并注意冬季对耳棚的消毒杀菌处理。
(3)合理处理被淹的菌袋,防止乱扔、乱放、乱倒,成为新的污染源。建议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建立集中堆放、处理地点,清理废弃菌袋,通过适当的加工,寻求作为肥料、饲料或其他方式的新用途。
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3、提前准备,预防暴雨
据四川省气象局报道,新的一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将于近期来袭。建议广大农户提前做好防灾、救灾准备,将暴雨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和药用菌栽培岗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     彭卫红、唐杰、郑林用、甘炳成、黄忠乾、熊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