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2019饲草创新团队岗位工作任务-高原多年生饲草育种
创建时间:2019-08-14     浏览次数:70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饲草创新团队

2019年岗位专家任务书




岗位名称:高原多年生饲草品种选育


依托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岗位负责人:李达旭



一、项目概述(简要说明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建设内容、任务分解等。不超过3000字)

(一)总体目标任务

针对四川高原多年生牧草资源丰富但优质牧草品种少,主栽牧草品种单一,高蛋白饲草严重缺乏,不能满足草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急需不同类型牧草品种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拟开展老芒麦、披碱草、虉草等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和以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为主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的筛选与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系统研究,收集乡土资源300~500份;挖掘、创制优异种质3~5份;筛选优良牧草品种5~10个;培育牧草新品系1~2个;选育登记牧草新品种1~2个;建新品种(系)繁殖和示范基地100亩;到示范基地、贫困地区技术培训和指导200人次;发表学术论文3~5篇;制订技术标准2~3个。

(二)研究内容

1、牧草种质资源评价

以乡土牧草资源材料为主,主要对披碱草属、羊茅属、虉草属等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并对收集的种质材料进行2~4年小区试验的适应性观察和评价,主要进行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品质、抗性、分子标记研究,最后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种质材料。

2、适宜牧草品种筛选

针对高原高蛋白饲草品种缺乏现状,重点引种试验一些国外或国内其他省区育成的豆科牧草品种,通过评价筛选适合四川高原不同生态区的优良品种,以较低的投入使其补充高寒牧区高蛋白饲草不足的问题,短期在生产上发挥效益。

3、牧草新材料创制

利用远缘杂交、诱变、染色体加倍、组织培养、近红外等方法和技术创制老芒麦、披碱草、虉草、紫花苜蓿、红豆草等种质资源新材料。

4、牧草新品种(系)选育

对已选出的紫羊茅、老芒麦、披碱草、仲彬草等优良牧草品系开展品比试验,通过3~4年的试验,筛选出牧草新品系,申请参试国家或省草品种区域试验,进一步登记国家或省级牧草新品种。

5、新品种(系)繁殖和展示示范

建立牧草新品种(系)繁殖和示范基地,新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

(三)本年度研究任务分解

1、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

种质资源是牧草育种的基础,收集牧草种质资源以丰富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多样性,为高原多年生牧草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本年度计划在川西北高原及青藏高原地区采集乡土草资源300-500份,向中期库或育种家收集引进紫花苜蓿、红豆草等豆科牧草资源80-100。

2、牧草种质资源评价

利用EST-SSR和SCoT两种分子标记对24份披碱草属天然杂种材料和老芒麦、垂穗披碱草、麦宾草、鹅观草等8种16份近缘种材料分析披碱草属天然杂种的遗传背景,探索披碱草属天然杂种与当地近缘种之间的亲缘种关系。本年度重点对已收集的虉草资源、红豆草等豆科牧草资源开展连续多年的评价,通过对供试材料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干鲜比、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测定评价,筛选综合表现较好的种质材料3-5份。

3、红豆草种质资源创制研究

针对四川高原高寒地区豆科牧草缺乏的现状,紧紧抓住红豆草抗寒、抗病虫、高产优质、能适应高寒气候,是饲用价值较高的豆科牧草这一特性,以在该区域大面积推广的甘肃红豆草为材料,通过辐射和化学诱变对供试材料种子进行处理,分析辐射和化学诱变不同诱变剂量的诱变效应,建立供试材料EMS诱导的适宜条件。利用诱变来创制一批红豆草突变材料,为高蛋白豆科牧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育种材料。

4、品种比较试验

参照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相关草种的实施方案,继续开展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引进品种红龙红三叶和炫丽红三叶开展品种比较试验。老芒麦以川草2号老芒麦和SAG03022为对照,垂穗披碱草已阿坝垂穗披碱草为对照,红三叶以岷山红三叶和鄂牧5号红三叶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均为15m2(5m×3m),行距30cm,每小区种植10行。2019年进行对各材料的物候、株高、草产量、干鲜比、叶茎比、品质、抗性的系统观察测定。

5、牧草新品系生产试验

阿坝短芒披碱草新品系和炉霍肃草新品系已进入了2015年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为鉴定这两个新品系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性状和其他特性,并为其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在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青海省海北州开展了阿坝短芒披碱草和炉霍肃草的生产试验,2016年在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开展了新品系的生产试验。其中阿坝短芒披碱草以同德短芒披碱草为对照,炉霍肃草以林西直穗鹅观草和阿坝垂穗披碱草为对照。每个材料在各点分别种植了300m2,条播,30cm行距,播种深度1~2cm。2019年继续进行对各材料的物候、株高、草产量、抗性的系统观察测定,并结合多年多点数据分析阿坝短芒披碱草新品系和炉霍肃草新品系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生产性能及适应区域。

二、项目年度考核内容及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指标需量化、可考核。)

1、收集、引进高寒牧区多年生饲草品种资源80-100份;

2、收集保存乡土草种质资源3-7种300-500份;

3、技术培训40人次;

4、产业指导和服务2-3次,撰写调研报告和生产建议1-2份;

5、产业扶贫指导2-4次。

6、每季度发布工作动态或成果等信息3-5条;

三、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以季度为单位,叙述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阶段目标任务。不超过1000字。)

2019年1月-2019年3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方案论证并修改,开展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9年4月-2019年6月,开展红豆草诱变试验,完成种子萌发和苗期鉴定试验,诱变材料温室育苗。进行资源评价、品比、生产试验物候期观察并进行除杂、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

2019年7月-2019年9月,继续开展试验材料物候期观察,进行虉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评价,进行品比和生产试验指标测定,完成披碱草属不育材料取样和分析测定工作,对披碱草属,苜蓿属等牧草资源开展资源收集引进工作。

2019年10月-2019年12月,数据整理、分析统计,总结材料撰写,年度总结。


2019年四川饲草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任务书 -多年生高原育种李达旭.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