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四川省水果保鲜贮运与精深加工岗位专家课题组聚焦枇杷副产物高值化利用
创建时间:2025-02-10     浏览次数:36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枇杷,属蔷薇科常绿乔木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南地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四川、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多。“世界枇杷源、精品在石棉”,雅安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野生枇杷原生态保护集散地,野生枇杷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占据“五雅”特色优势产业席位之一。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石棉枇杷在2023年入选《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制度》、202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目前,石棉县枇杷种植面积已达5.1万亩,预计2024年枇杷产量突破3万吨,产值超9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可为当地果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助力枇杷农业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雅安种业振兴。

1.jpg

石棉枇杷产业链分析

为保证果实的品质和大小,枇杷在生长幼果期常进行疏果操作,产生约20%~40%的未成熟果或残次果;加上每年的修剪,大量老叶随之疏下,造成过多浪费和资源堆积。这些未成熟果、残次果以及枇杷叶中也富含多酚和萜类活性成分,极具开发价值。目前,有关水果功能活性成分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口服液或护肤品领域,或用作食品加工的原辅料,少有食品类产品,枇杷果叶活性成分相应的营养健康食品更为缺乏。基于国家“大健康”战略背景以及食品营养健康新消费意识日益提升,开发富含枇杷果叶功能活性成分的营养健康食品,贯彻落实赓续农耕文明、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乡村特色产业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目前,四川省水果保鲜贮运与精深加工岗位专家课题组联合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雅安太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产学研”技术团队,基于产业链融通发展,以雅安市科学技术局项目《枇杷果叶功能活性多酚和萜类挖掘与产品开发》(23ZDYF0003)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专项为依托,在陈安均教授和张清教授带领下,深入雅安市汉源县迎政乡开展枇杷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推广。项目聚焦于枇杷种植过程中枇杷叶和枇杷残次果的活性多酚与萜类等功能活性成分的绿色提取技术,并采用糖基化蛋白基纳米凝胶对活性物质进行包埋,提升枇杷生产副产品附加值,保障枇杷产业发展,助力科研成果应用和科研品种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研究结果为枇杷在医药、保健和食品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和科技支撑。开发出的富含枇杷果叶多酚或萜类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焙烤制品,可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美味、时尚产品的需求,推进枇杷产业深入发展。

2.jpg

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张清教授团队开展样品采集和科学研究

3.jpg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品枇杷系列产品开发

4.jpg

雅安太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中试生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