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四川是我国的鲜食玉米种植大省,年种植面积达8万hm2,居全国第7位。以春播种植为主,鲜穗产量约120万吨,产值约24亿元。春季鲜食玉米通过促早栽培技术可以提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我省年度间气候差异较大,低温寒潮时有来袭,且种植者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一,早春鲜食玉米种植时常面临低温冻害风险。当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结合此次低温寒潮对省内早春鲜食玉米种植的影响情况,从“播期选择、苗床管控、适时移栽和冻害补救”四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以供参考。
一、早春鲜食玉米种植情况
四川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早春鲜食玉米种植包括成都平原种植区、川南种植区、攀西种植区和川东北种植区,又以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为主要种植区域。鲜食玉米市场季节性特点明显,受早市较高经济效益的吸引,为了争取早成熟早上市,近年来我省大部分地区早春鲜食玉米播种时间已提早至12月中下旬。盲目过度地提前播种,鲜食玉米极易遭受低温冻害,导致出苗差或无法出苗,或者苗期无效生长,部分叶片黄化畸形甚至生长点整株冻死。目前省内鲜食玉米主要种植区域多已播种出苗,部分已移栽,受今春1月~2月寒潮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情况。为避免气候不稳定造成大面积冻害经济损失,四川玉米创新团队优质鲜食玉米品种选育与应用岗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为我省鲜食玉米春耕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二、对策建议
(一)合理安排播期,降低种植风险
鲜食玉米普遍抗(耐)低温性较差,种子发芽下限温度为6~8℃,生长发育有效温度10℃以上。过早的播种或移栽,会造成苗期无效生长,甚至增加低温冻害风险。常规种植条件下,早季鲜食玉米应在温度稳定通过10℃时开始播种,2月中下旬后再进行覆膜移栽。
(二)加强苗床管控,提高播种质量
早春鲜食玉米播种推荐采用温室大棚设施穴盘育苗技术进行促早栽培,但棚内若持续低温多湿易导致种子霉烂、出苗差及病害。可选用“48%噻虫胺+顶苗新”种衣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以综合防治病虫害。同时,在大棚内采用“保水膜+小拱棚”的方式保温育苗,调节苗床温度和基质湿润度,控制苗床温度在24~30℃,基质水分含量在55%~65%。当出苗率达80%以上时揭除保水膜。
(三)做好温度监测,适时移栽幼苗
结合天气情况和苗期生长特性做好温度管理,前期主要是闭棚防冻保暖,全苗后注意通风换气。对大棚内实况温度进行监测,大棚温度以白天保持24~30℃,夜间保持10℃以上为宜。密切关注外界气温变化,若棚外气温持续走低,需加强苗棚增温保温措施,尚未移栽的幼苗延期适时移栽,有条件的可采用“地膜+小拱棚”双膜种植方式移栽大田,抵御低温冻害风险,提高苗期有效积温。
(四)研判冻害程度,及时采取补救
玉米苗发生冻害后,需仔细观察苗情,认真研判冻害程度,根据受冻表现,分为轻微受冻、中等受冻和严重受冻三种类型,并及时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1.轻微受冻表现与补救措施:表现为玉米苗叶尖及边缘冻伤干枯。这类玉米苗可加强中耕松土,正常肥水管理,其生育期推进和后期产量不受显著影响。
2.中等受冻表现与补救措施:表现为叶尖部甚至整叶干枯,但未冻至生长点。待气温回升至正常后2~3天,剪去受冻部分的卷曲叶片,以便心叶正常抽出。同时,及时喷施芸苔素内酯+杀菌剂一次或磷酸二氢钾液,有效提高幼苗抗寒性。
3.严重受冻表现与补救措施:表现为生长点呈水浸状且变为褐色,此时生长点已冻死,无法恢复正常生长。这类田块应采取补苗措施,重新催芽育苗后待气温恢复正常,移除受害玉米苗进行补种移栽。
四川玉米创新团队优质鲜食玉米品种选育与应用岗位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