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2023年7月2日-7月8日,第15届国际荞麦研讨会在波兰普瓦维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荞麦研究协会主办,波兰国家土壤科学和植物栽培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为 “荞麦与健康”。来自中国、波兰、印度、日本、斯洛文尼亚、捷克、丹麦、比利时、匈牙利、埃及、加拿大、美国和韩国等国家80多名专家学者于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会议。9位中国专家出席本届国际荞麦会议,分别来自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凉山州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四川麦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王俊珍参加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报告和实地考察两个部分。
7月3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大会主席格拉日娜·波多尔斯卡致欢迎词,波兰国家土壤科学和植物栽培研究所主任维斯拉夫.奥列泽克介绍该所研究工作。
7月3-4日大会报告,斯洛文尼亚科学院院士克列夫特就荞麦营养和健康的遗传育种作了综述发言;日本池田教授就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利用荞麦对人类营养的贡献作了综述发言;14届国际荞麦大会主席,印度Nikhil Chrungoo教授就历届国际荞麦协会活动作了专题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美亮研究员作了“多组学方法研究荞麦芦丁代谢和环境适应提供新视角”为题主会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凯旋作了“荞麦基因组和表型综合数据库”为题青年学者口头报告;陕西师范大学胡新中教授作了“富硒苦荞茶硒-黄酮协同抗氧化机制”为题大会报告。来自比利时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高立成展示了12个荞麦品种淀粉结构和生化特性比较研究的海报,报告和海报展示了中国荞麦专家在荞麦育种、栽培、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
会议就荞麦的基因和育种、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生理生化、栽培技术、医疗和健康功能、食品加工等领域安排了37个报告,张贴了12个海报,与会代表就荞麦未来发展方向、品种特性、资源利用、育种目标和方法、结实率提升、授粉特性、免耕栽培影响、食品功能、富硒荞麦、产量潜力、抗旱性、绿肥杂草防控与除草剂、产品开发、抗老化抗氧化功能、发酵食品等当今世界各地荞麦的研究、栽培、加工、生产方面的最新前沿动态进行了汇报与交流。
7月5-7日,会务主办方安排了实地考察。考察了波兰荞麦种植基地和荞麦大田生产情况。波兰近年来荞麦种植面积约为200万亩,总产量约18万吨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受到气候、国际形势影响很大。波兰政府每公顷荞麦的补贴约为800波兰币(约合人民币1600元),而小麦、玉米的种植补贴为1750波兰币(约合人民币3500元)。如果不进行补贴,荞麦种植的收益会大大降低,也会影响荞麦种植户的积极性。目前受到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进口荞麦的影响,波兰国内荞麦价格比2022年显著降低。参观了波兰育种公司Malopolska Hodowla Roslin。该公司业务包括小麦、玉米、饲草、豆类、荞麦、芥末育种,是一家跨国种子公司。公司选育的Kora、Panda荞麦品种受到种植户普遍欢迎,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地播种量约3-6公斤,生育期为90-100天,籽粒千粒重约30g,亩产约为每公顷1.5-3吨,壳占比约19-23%。主要用作荞麦粉、荞麦米、荞麦通心面加工。
出席此次大会,适当的扩大了在国际国内同行间的影响,了解到未来荞麦科研、产业体系在国内国际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今后与国际国内同行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