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下载文章
北方种植绿豆一些事项要牢记
创建时间:2022-12-04     浏览次数:45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杂粮作物,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抗旱、耐瘠薄、固氮养地等特点,是山区丘陵及旱薄地种植的适宜作物,还是与禾谷类、薯类、幼龄树等间作套种的理想作物和良好前茬。为充分发挥绿豆在种植结构调整和地力培肥中的作用,促进生产、提高产量、改善质量、增加效益,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北方春播区

本区包括内蒙古中东部,辽宁、吉林西北部,黑龙江西部,陕西、山西和河北北部等,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是我国绿豆主产区。

(一)品种选择 。以适合外贸出口的大籽粒品种及适宜豆芽生产的中小粒品种为主,具有半蔓生或直立生长习性。外贸出口品种要求外观品质好,籽粒碧绿,有光泽,饱满整齐,百粒重6.5克左右;豆芽生产用品种要求粒型整齐一致、出芽率高,百粒重5.0—6.0克。

(二)整地施肥 。整地分为秋翻和春耕,秋翻深度为20—25厘米。春耕一般在土壤冻融交替之际进行,翻耕后注意保墒,及时耙、耢、起垄、镇压。结合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农家肥亩施700—1000公斤)。结合播种将种子、种肥一次性施入,一般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种肥磷酸二氨10—15公斤、尿素3—5公斤、***钾4—7公斤。

(三)适期播种 。一般5厘米土壤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5℃时开始播种,正常年份在5月中下旬。旱地等雨种植、早熟品种播期可以推迟到6月10日左右;采用垄上开沟条播、点播或机械播种等方式。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一般为3—5厘米,播后镇压保墒;亩播量为1.0—1.5公斤,行距50—60厘米,株距10—15厘米。

(四)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因品种、播期和地力等因素而定,一般早熟品种、播期较晚、水肥条件较差地块的亩种植密度为1.2万株左右;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地块的亩种植密度为1.0万株左右;适期播种、晚熟品种或高水肥条件地块的亩种植密度为0.8万株左右。

(五)田间管理

1.杂草防除。一般在开花结荚前中耕2—3次。结合中耕松土、培土、除草一并进行。绿豆对除草剂相对敏感,要注意除草剂种类,以及喷施时的天气和土壤状况等。目前绿豆生产上除草剂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播前土壤处理,即在播种前约1周起垄的同时喷施土壤。二是播种后出苗前封闭除草,即在播种后当天或第二天将除草剂喷施到土壤表面。三是苗后垄间喷施,即在出苗后、杂草1—5叶期时,根据杂草的种类分别选用防除禾本科或阔叶杂草的除草剂。

2.肥水管理。绿豆是抗旱性较强的作物,在足墒播种情况下,一般苗期不旱不浇水,以促根系发育。花荚期是绿豆需水需肥高峰期,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可结合***一次中耕亩追施尿素3—5公斤。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开花结荚期浇水1—2次,以利于增产。

3.***虫害防控。主要***害有根腐***、***毒***、晕疫***、叶斑***、菌核***、白粉***等,***害防治以选用抗***品种、轮作倒茬、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其中,药剂防治在发***初期每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豆荚螟等,虫害防治原则是早期防治,按说明书要求使用药剂和用量,药剂交叉使用。

4.收获与储藏。80%的荚成熟时,早晨趁潮湿及时收获。小面积地块可人工摘荚或收割。大面积地块可采用分段收获,使用机械先割倒豆秸,在田间晾晒2—3天后,再使用机械捡拾脱粒,脱粒后及时晾晒,种子含水量在13%左右时,可入库保存。储藏期间注意防治绿豆象。

(六)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及时倒茬,减轻***虫害发生。二是针对本区春季干旱少雨的情况,及时抢墒播种,播后镇压,以保全苗。


转自:绿豆产业网 http://lvdoucy.99114.com/article1/93305632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