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2025年7月11日,四川水稻创新团队栽培技术岗位专家李旭毅团队在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繁晨家庭农场科技示范田间,成功组织召开水稻机械化优质高效丰产技术观摩会,旨在新都区新繁街道、清流镇及周边区域推广新技术与新装备,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种稻水平与种植效益。
当日,新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技术骨干以及新型经营主体代表齐聚一堂。观摩会上,与会人员首先参观了麦(油)茬稻田基肥深施打浆整地技术示范田,直观感受该技术在提高整地质量、翻埋秸秆、改善地力等方面的优势。随后,在水稻机械化“插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示范田,大家了解到该技术如何实现插秧与除草同步作业,有效节省人力、高效防控杂草和降低控草成本。在水稻无人机植保和施肥技术示范田,无人机的精准作业展示了现代化农业装备的高效与便捷。紧接着的技术培训环节,专家详细讲解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麦(油)茬稻田基肥深施打浆整地技术、水稻机械化“插喷同步”封闭除草技术、机插秧稻田福寿螺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水稻无人机植保和施肥技术,内容丰富实用。培训结束后,现场还进行了无人机植保作业演示,专业人员熟练操作无人机,为稻田实施植保作业,进一步加深了参会人员对无人机精准植保和追肥的认识。
此次观摩会不仅为各方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新技术、新装备在当地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提升种稻技术与效益充满信心。未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深化院区合作,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蒋开锋,男,1967年5月生,农学博士,研究员,现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所长,德阳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德阳市主委。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青年技术创新带头人”,“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该同志在水稻遗传育种科研一线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作为第一执行人参与四川省青年基金、应用基础、育种攻关、财政育种工程、支撑计划和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30余项次;创制可直接应用的18个育种新材料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先后培育150多个杂交稻品种通过国家和(或)省级审定;在《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分子植物育种》、《中国稻米》等核心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作为主研人员获得部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1项次,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一等奖成果6项,获奖科技成果已在四川及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市(区)应用推广约2.5亿亩以上,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以上。
草莓新品种引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岗位创新团队
到成都周边区县开展草莓生产调研和技术服务
草莓已进入开花时节,为及时掌握成都地区草莓产业生产情况,更好的服务生产,11月上旬,四川区域优势产业创新团队草莓新品种引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岗位团队到双流、大邑、崇州等成都地区的草莓基地进行了产业调研和技术服务。
团队成员分别对农村散户、乡村农业合作社、规模化农业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的技术指导,对当前草莓的生产规模、草莓种苗培育、栽培及田间管理、经营销售、质量安全、产业面临的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了解,并根据实地情况,对即将开始的草莓采摘基地功能区建设提出了适当的建议,对疏叶疏花、水肥管理、地膜大棚覆盖、花期及挂果期病虫害防治等当前生产面临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技术指导。
通过这次调研和技术服务,团队对成都草莓产业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为成都地区草莓的大棚管理、基地采摘生产技术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