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or Sichuan innovation team of national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

2025年11月25-26日,四川肉牛创新团队农区肉牛产业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岗位团队分别赴雅安荥经县和泸州古蔺县开展肉牛养殖技术指导。
在雅安,赖松家、王杰和贾先波一行来到荥经县新添镇上坝村荥经县太阳湾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肉牛养殖场详细了解了目前的养殖情况,并向养殖户指导讲解了冬天肉牛育肥和母牛繁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泸州,曹伟先后走进古蔺县多个肉牛养殖场,针对当前肉牛养殖形势、肉牛市场变化等问题与养殖户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就育肥牛冬季饲养管理进行了技术指导。
本次技术指导为团队进一步助力雅安市和泸州市肉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11-27


(“答题人”合影)
11月17-21日,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应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邀请,组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肉牛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总畜牧师、牛业科学研究所所长易军研究员,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秘书长、四川省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副会长、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成教授,携手乳制品加工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所副所长敖晓琳副教授,肉制品加工专家、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吴周林博士,地缘性秸秆类牛饲草利用专家、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饲料研究所赵阳博士,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黄波副所长、张月欢畜牧师、田维兽医师的陪同下,行程2080余公里,翻越了海拔4962米的折多山口,深入甘孜州炉霍、甘孜、色达三县12个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考察、交流,以“答题人”身份,与甘孜牦牛产业企业“出题人”互动,指导甘孜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持续发展。
在此之前的11月7日,以“凝聚行业专家力量统筹市场主体,持续深化全州牦牛全产业链发展”为宗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联合会,面向全州18个县(市)牦牛企业发布了涉及牦牛育肥、牦牛屠宰、牦牛乳加工、牦牛肉加工、牦牛育种、牦牛牧旅等7个方面的“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先后收到全州18个企业25条,其中包括2021年12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23年1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座 谈)
除易军研究员到过甘孜州少部分县(市)外,王成教授、敖晓琳副教授、吴周林博士、赵阳博士都没去过。大家在有说有笑的行程中,一边浏览车外草甸上的牦牛,一边向黄波副所长了解情况,虽然心里担心出现高原反映。按照甘孜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联合会拟定的行程,大家实地考察了炉霍县华奕养殖有限公司、炉霍县鲜水金谷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炉霍县鸿通食品有限公司、炉霍县珠穆偌偌畜产品有限公司、炉霍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甘孜县斯俄乡雪山牦牛养殖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川康康高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色达县牛满园养殖有限公司、甘孜州色达县藏源曌美乳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观了甘孜县拖坝牦牛现代农业园区(生态牦牛可视化交易中心、饲草饲料加工中心)、色达县牦牛现代农业园区,大家以答题人身份与出题人(企业负责人、技术总监)面对面进行了交流,回答了企业的技术需求。在四川康康高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牦牛肉罐头生产封盖后,表面边缘容易生锈”提的技术需求上,敖晓琳副教授一见到该公司董事长雷华利,就告知她认为的三点原因: 一是边缘有油脂,没有擦干净,或者少量油脂渗漏;二是边缘磨损,保护层被擦掉;三是存放环境和销售环境温差大引起表面有水渍,从而生锈。只要知道了原因,解决方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解决生锈办法多)
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格绒曲珍(副局长)、尼强、多吉降泽;甘孜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多吉战斗、杨洋、张健;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骆恩祥(总畜牧师)等还介绍了有关全县牦牛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推广情况。上述企业知名企业家陈军董事长、多克总经理、代埝君董事长、雷华利董事长、姚升总经理、王垚副总经理等人,在座谈时还介绍了他们在这里的创业经历与发展牦牛产业的情结与心得。

(细节很重要)
大家不论在实地参观,还是在会议室座谈,都直言不讳地告知大家所看到的东西,并根据自己的专业擅长,就如何持续发展牦牛产业向陪同的黄波副所长、炉霍县格绒曲珍副局长、色达县骆恩祥总畜牧师等进行了建议:在甘孜发展水培牧草,时机不成熟,内地多处已停止;部分牦牛圈舍设施有待完善,可以择优企业开展智能化或智慧化养牛。易军研究员建议,牦牛产业要持续高质量发展,仍可借鉴“山繁川育”模式,利用甘孜高山草甸放牧牦牛,而将牦牛育肥移至雅安或接近成都之地,既能为城市消费牦牛牛肉锁“鲜”、又能解决高原缺草缺料交通难题。“鲁川农业”走的种养循环模式值得提倡,试验示范智能或智慧养牛迫在眉睫。
11月23日,王成教授借参加四川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25年度“三区”科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报到时,又电话联系了理塘县高城鹏飞牦牛肉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斌,了解他们的养殖与牛肉精深加工产品销售情况。同时,也与著名牦牛学专家、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红原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罗晓林研究员进行了沟通,希望罗副院长继续关注甘孜州牦牛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
11月24日,王成教授给刚认识不久的著名牦牛学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原副所长阎萍研究员介绍了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此次调研甘孜州牦牛产业持续发展情况,恳请她支持甘孜州牦牛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阎萍研究员当即表示她和国家牦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联盟肯定行,持续发展各地牦牛产业是她的心愿。她是国家牦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牦牛选育与改良岗位科学家、全国牦牛育种协作组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资深首席,她被誉为“牦牛妈妈”,成功培育了国家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阿什旦”,填补了世界上牦牛没有培育品种的空白。
(高城鹏飞牦牛)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六大牧区——川西北牧区的主体,是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18个县(市)中一半是牧业县。拥有牦牛地方品种6个(九龙牦牛、昌台牦牛、拉日马牦牛、亚丁牦牛、勒通牦牛、色达牦牛(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10月《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禽遗传资源志》),编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志》(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年12月)3个(九龙牦牛、昌台牦牛、亚丁牦牛)、2024年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2025年2月)3个(九龙牦牛、昌台牦牛、亚丁牦牛),成功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理塘牦牛、色达牦牛、昌台牦牛)。2024年全州出栏54.6万头、年末存栏207.0万头,肉产量实现66975吨(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存栏占全国11.5%、全省41.07%,甘孜牦牛产业集群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2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这些都是甘孜州牦牛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对于今后持续发展,大家建议既要做好一产养殖,也要做好二产屠宰加工,三产重点做好餐饮与牧旅:养殖技术,加大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高原动物研究所、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牛业科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生态与农学院、甘孜职业学院农牧系,甚至毗邻的市州科研院校、畜牧兽医站所中心联系,做好中国牦牛产业发展交流中心。精深加工,建议与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乳)、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肉)、西南民族大学药学与食品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产业学院等合作,做好中国牦牛文化与中国牦牛食品文化梳理,用好用足藏族文化、草原文化,讲好大家喜欢的牦牛全产业链故事,在做好传统产品基础上,借助现代传媒方式,重点做好“甘孜牦牛”区域公用品牌重塑与牦牛特色产品研发、推广,可从食疗、药膳、普通餐饮开始。
当前工作,建议甘孜藏族自治州牦牛产业联合会联合四川省畜牧业协会、四川省兽医协会,依托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各牦牛专家,用汉藏两种文字编写并做好“明白纸”牦牛产业关键技术(牦牛高产良繁技术、放牧+补饲集中育肥技术、藏兽医应用技术、风干牦牛肉生产)内容设计、编辑、印发与宣传。
在明年适当时候,联合国内有关组织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合作,适时举办甘孜牦牛产业发展与藏兽医传承国际论坛,进一步提升甘孜牦牛品牌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
供稿 | 筠连县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四川省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
筠连县农业农村局
筠连县经信商务科技局
筠连县服务业发展促进中心
筠连县科学技术协会
筠连县党外知识分子兴农工作室
图文 | 王 成 13990973812
编辑 | 唐素君
罗一添
审核 | 王 成 13990973812
2025-11-25
COPYRIGHT©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Add:成都市锦江区净居寺路20号附101号 蜀ICP备:20110305号 E-mail:scnycxtd@163.com建议使用chrome,firefox或者IE 11以上浏览器
